【核心提示】
他在小学教育岗位上一待就是45年,他亲手栽培了20多位校长,使学军小学成为西湖区的“小学校长的摇篮”。他当教师,出版的专著《杨一青作文教学探新》已成为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教材;他当校长,最得意的是提炼出了“学军模式”的办学理念,使这所学校从杭州走向全国,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窗口。西湖区将启动“杨一青教育思想”研讨活动,就是想让全区的教师共同来解读杨一青独特的管理理念,从中享受他作为教师的幸福历程。
“上个星期天,北京请我去给160位中小学校长上课,一上完课,我发现外面这个书就卖疯了,全部脱销。”在国家教育部的组织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刚刚出版了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11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杨一青著的《搭建飞翔的舞台》。昨天,记者采访了这位幽默的教育家。
小荷初露:处女作在《浙江日报》发表
1960年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时,杨一青只有18岁。他成为杭师附小一名高年级语文教师。这令他感到无上光荣,因为当时只有最优秀的毕业生才能留在附小。办好附小、好好工作成为他心中惟一的目标。
一次机缘巧合令他对写作有了深刻的认识。1962年,也就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一位姓宋的教研员来学校听杨一青授课。杨老师正在教学生写毛笔字,他教学生们如何起笔、落笔、运笔、结构怎么组织。宋先生觉得很受启发,就写了文章《怎样教毛笔字》投给《浙江日报》。后浙报编辑将文章退给杨一青,要求他以教学笔记的形式写。于是,杨一青写了《教儿童写好字》,附上了毛泽东在飞机上用毛笔办公的照片,还推荐了自己两个优秀学生的作品。不久,浙报就刊登了这篇长达2000多字的文章,并配了学生任平的作品“勤学苦练,提高成绩”。杨一青从抽屉里拿出那张发黄的剪报时,自己也笑了。
现在,任平已成为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博士生导师,他还常常提起:我的第一次作品发表在1962年的《浙江日报》上,教我书法的第一位老师是杨一青。
教写作文:爸爸突然从天而降
上世纪70年代末,杨一青重新回到自己热爱的语文教学岗位,他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作文教学研究上。他从调查研究入手,发现一个问题:86%的学生怕作文、讨厌作文,有的甚至憎恨作文,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向他诉苦:语文达不到90分,“三好学生”就泡汤。而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几乎占三分之一,老师扣分也最厉害,作文要拿到高分太难了。所以学生就希望,以后有一天考语文如果不考作文就好了。
杨一青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他叫学生们学写观察日记,“放宽题材,引导观察,乐于作文”。他告诉学生,生活中有写作的内容。
“现在的作文教学,容易流于程式化、文学化和成人化。”杨一青说,一些老师教学不是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而是千篇一律唱“老三段”,使学生作文千面一孔。有的老师过分强调用词和文学描写,忽视了童真、童趣、童心。
杨一青举例说,一次他布置作文《我的爸爸》,一个学生写爸爸“突然从天而降”,批评他看电视,他很懊恼:“哼,刚回来就整人,神气死了!”“砰”地把门关上。听到爸爸责怪,忙说“对不起,手打滑了”。孩子讨厌爸爸对他管得太死,说:“唉,我要是爸爸的爸爸该有多好啊!”这是多么生动的一篇作文啊。可是,这样的作文往往会在老师的评改中长出白发、胡须,失去了儿童化的语言和童真。
杨一青说,小学生的作文有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从大同小异到小同大异,最后到各不相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作文评价上,语文老师不应该吝啬给高分和美言。能够用上一两个好词好句、能写那么一段好话都值得表扬,适当的高分、真诚的赏识,能大大激励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何乐而不为呢?
奇迹:他带出了20多位校长
在杨一青当校长的20多年里,他当年引进的那些稚嫩的毕业生,转眼间茁壮成长为本校和西湖区众多中小学的校长,有的还当上了教育局副局长、街道副书记、著名书法家。
行知小学校长潘国根、省府路小学校长吴幼春、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高荣法、翠苑二小校长石卫东、古荡一小校长朱莱龄……还有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高卫星、龙坞镇副镇长王建平、著名书法家任平等20多位校长以及领导干部、专家。
杨一青至今还记得录用钱金林的情景,这个当年湖州师范学校的体育尖子,如今已是学校副校长、市教坛新秀,“他文武双全,还写得一手好字,极具创新力,但曾因一次酗酒受过处分,我们问他:‘在推荐出的5个人当中,你认为自己会被选中吗?’小伙子回答:‘如果你们想挑最能干的人,应该选我。’能力出众的人往往个性鲜明,我们看中他是棵好苗子,就大胆录用,果然成气候。”杨一青在学军小学从教整整45个春秋,担任校长职务长达20多年,期间有多次升迁和调动工作岗位的机会,都被他婉言谢绝。“有一年,组织上找我谈话,让我去当教育局局长,我没去,因为我的生命已经和学校、教师、学生融合在一起了,我离不开他们。”
最大收获:提炼了教育理念
“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有三个: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发展了一所优秀学校,提炼了办学理念。”杨一青还给记者拿出了学军小学的介绍画册,“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目标。”20年前他就提出了教师与学校和谐、教师与教师和谐、教师与学生和谐等七大和谐关系。这些理念是他最得意的。
关于个性化。他认为,我们未来需要的人才是多品种、多规格、多层次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智能是多元的,在小学阶段,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萌发孩子的个性爱好特长,将终身受益。
在学军小学,有歌唱比赛全国一等奖的,有下棋去希腊参加国际比赛的。杭州市艺术节的节徽选中的是他们学校5年级学生创作的作品。今年西湖区运动会上,学军小学的团体操,男子、女子团体都拿了冠军。
现代化包括理念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教育设备的现代化。在学军小学,每个教室都有53英寸的背投电视机,每个教室都可以上英特网。
杨一青说,经济全球化了,教育也要面向全球化。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才能的人。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国际公民的道德素质,以及适应国际公民的生理、心理、知识和才能,将来才能为人类的进步、文明、幸福作贡献。
●相关链接
“徒弟”校长们眼里的杨一青
黄建民(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我1998年进学军小学,1999年的时候开始到教导处。当时我是不符合一个中层干部的条件的,别人也很难理解,这么好的一所学校怎么让这么一个小年轻来做教导主任?但是杨校长他用人主要是为了培养你。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的学校,都是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都是围绕考试,这个升学考试为中心,但是在1984年杨老师担任校长的这20年之内,这个学校就慢慢地、很完美地向素质教育核心过渡了。我觉得45年来,杨校长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培养人。杨校长培养教师,首先他会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挑选教师,精挑细选,非常讲究。
高卫星(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其实我们都把他当作我们终身学习的一个榜样。我在学军小学的时候,我跟校长同一天值班,每个星期一是我们俩的值班日,作为一个名校长,杨校长事务繁多,可他总会比我早一点到学校,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来上学。如果哪天有事不能来,提前一天他总会跟我打声招呼,那时候还没有电话,他要跑到我家里来的。这些注重细节的严谨工作作风让我终身难忘。
杨校长还有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特点是,不管如今外界的教育有多少“变化”、有多少“创新的理念”出现,他从不会被“它们”牵着鼻子走,只是忠实地按教育规律办事。
西湖区教育局局长吴吉春:我们从明天开始,全区将启动“杨一青教育思想”研讨活动,就是想让全区的教师共同来解读杨一青同志独特的管理理念,从中享受他作为教师的幸福历程。
杨一青简介:1942年出生,1966年进修于浙江师范学院,中文大专毕业,现任杭州市学军小学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他是杭州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杭州市七、八、九、十届人大代表,杭州市小学管理学会会长,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浙江教育学院教管分院兼职教授。1994年起杨一青担任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主审,1997年起担任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主编,现已出版1-12册,在全省使用。
1985年,杨一青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1986年评为省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89年评为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1996年评为省实验学校明星校长,2004年评为浙江省科研型校长、杭州市十佳校长、浙江省功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