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寓·言”中国当代艺术展的最后一天。尽管展览选择在了一个远离市中心的工地,大腕云集的这个杭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当代艺术展还是吸引了上万观众。艺术展结束后,收藏家带走了当代艺术大家的作品;而更多的普通市民则带走了对当代艺术粗浅的、新鲜的认识。
昨天下午开始,一件件艺术品开始撤离这个未完工的地下5米的停车库,然而,对于杭州的当代艺术家们和策展人来说,或许这是另一个开始。
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杭州艺术家吴俊勇的影像作品《等咱有了钱》,表达非常直白、有趣。展览的几天中,这个作品一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尤其受到了很多民工朋友的喜欢,因而它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最受民工欢迎”称号。
说起“锈零”这个网名,网上的当代艺术爱好者恐怕很少不知道的。锈零就是吴俊勇,他的作品一直追求浅显易懂。“作品就是点明这个时代的心态,将一个很日常的概念通过开放的影像形式和诙谐的画面效果表达出来,一般人看了自然会喜欢,也就能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
策展人之一的李加文说:“这次展览上,我们见到的很多东西,比如小广告等,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这让大家觉得艺术离我们其实很近。”
观众要改变欣赏眼光
尽管艺术展上有生活中的影子,可是,对于许多头一次接触当代艺术的观众来说,“新鲜”和“看不懂”总是一起挂在嘴上的。
有观众建议,艺术家能不能创作一些更易懂的作品,让观众理解当代艺术。吴俊勇认为,当代艺术和观众应该一起向对方靠拢,才能让当代艺术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中去。“让更多的观众与作者进行交流,交流多了,观众自然会喜欢上当代艺术。”
本次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家张浩认为,艺术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观众不应该用传统的欣赏美的眼光来欣赏当代艺术,而应该用符合当代艺术思维的眼光来看每一幅作品。他说:“当代艺术主要是表达当代社会和百姓生活里的一些问题,而现在很多人对社会和生活缺乏自我的认识,甚至不愿意去想其中的问题。如果能够正视、思考这些问题,用这样的心态来欣赏当代艺术,作品会与你的心灵产生共鸣。”
当代艺术空间还太少
昨天是展览的最后一天,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展览上许多好作品都被省外,甚至海外的收藏家订购了。其中张晓刚的一组作品以12万美金的价格被某艺术馆购得。
这让很多人意外,一直以来,杭州有众多的美术馆和画廊,可现实是中国画大行其道,对当代艺术“有意”者寥寥。难怪,张浩一直强调杭州是当代艺术的发祥地,却不是当代艺术的发展地,他很羡慕当代艺术盛行的城市。他希望这次杭州真正意义上的首个高规格的当代艺术展能为杭州开拓一片空间。
吴俊勇同样对杭州当代艺术空间狭小表示极大的痛心。他说:“为什么上海的当代艺术能发展得红红火火?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有专门的美术馆来举行当代艺术展览,而杭州没有。这次在地下室举行展览,下次又会在哪里呢?就算观众想欣赏也找不到地方,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了。”
李加文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已经酝酿在杭州有着浓郁艺术气息的杭印路49号LOFT开创一个艺术空间。他透露,这个艺术空间至少能够举办中型的当代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