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浙江省将给每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每年补贴10元,用于每两年一次基本的健康体检。这项工作不仅让参保农民充分享受到合作医疗的成果,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工作创造了一个崭新平台。
作为浙江省首批创建的省级农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湖州吴兴区东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1999年开始,就在全镇范围内为农民们每年实行一次免费体检,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农民健康档案,为全省开展的农民体检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
体检的老传统
今年有了新变化
这两天,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卫生院院长游树荣正忙着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表:“要给全镇3万农民集中做体检,这个工作量可大呢!”
对于东林镇的农民来说,体检其实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1999年开始,东林镇的农民每年都可以免费进行一次体检,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农民的健康档案。体检的项目比较简单,主要是由乡村医生上门为农民做内外科的物理检查,发现有慢性病的患者,责任医生会每月进行随访,在药物和生活起居上对病人给予指导。
不过,今年东林镇的农民体检有了些新变化,根据省政府确定的方案,从2005年开始,东林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每一位农民都可以享受每年10元的政府补贴,每两年参加一次健康体检,并以此为基础资料给每位农民建立健康档案。检查的项目包括内外科检查、血常规、B超、心电图、胸透等五大项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最常见疾病的检查。
东林镇将有3万左右的农民可以享受到免费体检。因为加入了B超、心电图、胸透等体检项目,对体检的设备和医生的体检资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由乡村医生上门检查的形式肯定是行不通了。考虑再三,游树荣打算把全镇的体检都安排在镇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进行。
“没办法,像X光机、B超机太重了,搬到各村去不现实。有资质的医生本身就不多,留在中心从事体检可以兼顾卫生院的日常工作,不至于影响平时的看病。”游树荣说。
东林镇卫生院现有的设备条件,每天只能做100多人的体检。为了方便农民,游树荣把体检安排在一年的2月至4月和11月至12月的两个农闲时节进行,以行政村为单位分几个时间段来完成工作——“不能让农民们为了享受一次体检而耽误了农活。”
游树荣拿出了为今年体检最新设计的体检表,这些表格在填入农民体检的健康信息后,将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单位建立起农民的健康档案库,正式纳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之中。
从免费体检到健康档案,浙江农民,在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医疗保障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早体检早预防
花小钱是为省大钱
两年前,倪金土在接受镇里的免费体检时查出血压偏高,“一开始只是觉得头晕,以为是干活累的。要不是体检,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病了。”此后的两年里,村里的责任医生每个月都上门为他量血压,调整药剂量。一瓶1.5元的降压药复方罗布麻,可以吃25天。倪金土高兴地说:“幸亏发现得早,控制血压用的药还不算贵,现在基本上已经把血压控制住了。”
“六年下来,我们的感觉是体检的花销并不大,但避免慢性病加重的效果却很明显。”游树荣说。
作为浙江首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东林镇卫生院曾在2002年对东林镇高血压病人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全村有10%的农民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当年,仅因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病人就有44例,人均医药费在2万元以上。而在坚持了几年的体检和病情随访后,到2004年,得高血压中风的患者降至24例,277名慢性病患者的病情也趋于稳定。
卫生部曾经公布一个数字:目前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有29.6%的应该住院的病人却不住院,“小病拖、大病熬、重病才去医院瞧”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农村。
“许多人是因为无力支付医药费而不去治疗,但从另一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实际上又加大了以后治疗费用。”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医学教授施卫星认为,许多慢性病如果能在体检中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完全可以用较低的成本避免大病的发生。
以较小的代价,避免社会医疗成本的上升,是目前卫生工作重点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重转变的出发点之一。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副处长徐润龙指出:“健康体检,其实是把我们的健康工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让农民看得起病,农村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是让农民少生病、有地方看病,而体检的目的是让农民尽可能早期发现疾病,防止小病变成大病。和治疗的费用相比,早期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所用的花销不大,但却为农民实实在在解除了健康的许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