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自己一条就业出路
“公务员考试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准备,报名费也不贵,就当多给自己一个机会。”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王楠告诉记者,她就业的主攻方向是去企业,不过报考公务员跟找工作并不矛盾,且面试的准备相差不大。据了解,因为公务员考试的设计重在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而且报考人数众多,竞争激烈,所以很多考生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公务员考试,并非志在必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本科毕业生除了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外,同时还报名参加了国家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宁波万里学校的郑力同学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全力准备公务员考试,还没有开始制作简历和参加招聘会。计划考完研究生考试后,跟同学借一下简历模板,快速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之中。
还有一些在职的社会工作人员,他们则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来进行公务员课程的学习,希望能改变目前的工作状态,早日吃上“皇粮”。“即使今年失败,我也不怕,反正每年都有机会,我会一直考下去的,经验积累多了,成绩也会越来越好的。”在私营企业工作的马惠一有空就会拿起包了书皮的公务员复习资料,她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考上公务员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记者发现,报考的应届学生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实具备竞争实力、准备对职位发起冲击的;另一类则是想尝试和体验一下,为以后就业“练兵”的。
在杭州的不少高校,毕业班学生之间目前最流行的问候语几乎都是:“你报公务员了吗?”虽然有些夸张,但满校园张贴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广告可窥一斑。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集良好工作环境、稳定的工薪和发展前景广阔于一身的公务员职业,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学子的第一选择。为能跻身公务员队伍,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组织,通过各种活动积极为自己积攒人脉资源。许多人承认公务员考试激烈程度远远大于高考和考研。
浙江省人事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为记者分析了今年公务员报考火爆的几大原因:
公务员职业风险小
公务员直接运用社会公共权力和资源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一般具有较好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同时,公务员职业相对比较稳定,职业风险相对较小。公务员成为考生眼中的“香饽饽”,除了“铁饭碗”的诱惑,还有“铁保障”的诱惑,其工资福利、医疗、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
严峻的就业压力客观存在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自2003年起,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人才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2004年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了68万,增长幅度达到32%;200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338万。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集中招考,一次性提供8600余岗位,这对于正在寻求就业岗位的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有诱惑力的机会,报考热的出现实际也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扩大公平使更多人参与竞争
对于今年公务员招考,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其最重要的就是在很多方面打破了限制,扩大了公平,让更多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竞争,不拘一格选人才。
一个特点就是,今年有三分之一的职位面向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的社会在职人员,光这方面就吸引了12万余人报考,一改以往大多数职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的状况,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指示精神。
其次,这次招考更加突出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招考政策、招考计划、招考职位、资格条件、报名人数等向社会公开。除特殊职位外,招考职位的资格条件中不得有性别、身高、体重、外型、外貌、婚姻状况、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首次对中央国家机关的招考职位不再设户籍限制,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了平等的报考机会。
“公务员报考热”应一分为二
浙江省委党校的一位专家认为,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公务员录用资格条件的任何微小变动,都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受到影响。每一个限制条件的放宽或取消,都会使原来的可能被限制者获得竞争胜出的希望和机会。
对于“公务员热”的现象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大量的人才涌向国家机关,若是出于为公众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那么,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只是因为做了公务员就能获得种种他人无法比拟的“好处”,所谓“公务员热”,就值得人们特别是公务员选拔者、公务员管理者和相关制度设计者的深思和反思。择业的集中度反映了社会职业的公众吸引力;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