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播出专题片《骆宾王》。该片分上下两集,共1小时30分钟。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骆宾王研究专家骆祥发频频出现在镜头中,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用翔实的资料论述了自己对“骆宾王生死之谜”的看法。
电视专题片播出后,全国各地有许多人打电话给骆祥发,探讨骆宾王的最终下落。骆祥发以10多年的研究经历和7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坚持己见,认为骆宾王终老南通,最终埋骨于黄泥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首《咏鹅》让骆宾王成了老少皆知的人物;而一篇著名的《讨武氏檄文》,“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壮语豪言成就了骆宾王的千古绝唱。虽然骆宾王才华横溢,但是政治上却长期怀才不遇,只陆续做过几任小官。因此,他一生颠沛流离,然而丰富的经历给了他丰富的体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武则天掌权。骆宾王在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合密商,准备推翻武则天,匡扶唐室。起兵失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一是被杀,《旧唐书·骆宾王传》和《资治通鉴》卷203都说骆宾王“伏诛”。二是逃亡,《新唐书·骆宾王传》和郄云卿《骆宾王文集序》说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后逃亡。三是投水而死,《朝野佥载》卷一记载:“宾王后与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到底哪一种说法更接近事实真相?
骆祥发教授结合大量的史料分析认为,骆宾王兵败逃亡的说法是可信的。当时骆宾王年事已高,大约在南通一带潜逃几年之后,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恨离世,终年约70岁。
骆祥发告诉记者,他一开始研究骆宾王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资料。为了考证骆宾王的生平,他只得从骆宾王自己的诗文中去寻求答案。因为历来触及骆宾王生平的文字,众说纷纭,有的说出生在这年,有的说出生在那年,前后差距竟有半个世纪之遥。后来,骆祥发也曾想借用宗谱,但发现各姓宗谱的源流、祖考,大多是后人臆造,谬误百出,并无多大的参考价值。后来他发现骆宾王的诗文中提到自己年事的文字不少,于是就把他的行迹结合起来一起论证,先后出版了《骆宾王评传》、《骆宾王诗评注》、《初唐四杰研究》等专著,对骆宾王的人生轨迹和诗文作了较为细致的评述,清理出了骆宾王一生的大致轮廓。
至于认定骆宾王兵败逃亡,骆祥发教授也是慎重思考后,得出这一结论的。
最有说服力的史料是,唐中宗上台后,朝廷曾命令郄云卿负责搜求骆宾王诗文,此时距扬州兵败只有20年左右时间。郄云卿奉诏搜求骆宾王诗文,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包括扬州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也作过一番深入调查,其间应该接触到一些和骆宾王有关系的人物。郄云卿刚开始也认定骆宾王被杀,后来他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逃遁说”。很可能他在奉诏搜求骆宾王诗文过程中得到了骆宾王兵败逃亡的线索,所以在《骆宾王文集》原序中提出了这一说法。骆祥发认为那个年代离骆宾王生活的时期最近,这一说法是可信的。正史说骆宾王被杀也许是出于政治的需要。
后又有孟綮在《本事诗·征异》中记载了一则关于骆宾王兵败逃亡的传闻:说诗人宋之问曾在杭州灵隐寺,遇见一老僧就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骆祥发说,宋之问贬职江南,夜游灵隐寺时,已是武则天去世以后的事,其时朝廷正为骆宾王恢复名誉,如果他还在人世,肯定会成为天下轰动的新闻。骆祥发说,可见骆宾王“灵隐为僧”的传说没有依据。
到了明朝,一个名叫朱国桢的人写的《涌幢小品》中有一段记载,描述了江苏南通黄泥口骆宾王墓发现的经过。后来崇川(今江苏南通)的邵干,写了一组《骆宾王遗墓诗》。
所以骆祥发认为,骆宾王当时兵败被杀的说法值得怀疑,不然后世不会有这么多的记载和传说。明末人李于涛是邵干同时代人,他也著文说,在他家的宗谱上面也有关于骆宾王逃出后隐身在江苏南通一带的芦苇荡,辗转一段时间后,客死南通、埋骨黄泥口的记载。
骆祥发说,兵败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现骆宾王只言片语,只能从旁人的记载中认定骆宾王的最终归宿。从种种记载来看,骆宾王终迹南通的可能性最大,而义乌上枫塘古墓则是骆氏子孙思慕祖德而建的衣冠冢。
当然,由于年代久远,扬州兵败后,骆宾王到底是怎样逃亡,如何终老,也就成了一个永远的谜。骆祥发认为,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很有研究价值,更何况他是义乌人,更值得自己一直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