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确保社会困难群体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近几年来,绍兴政府部门在教育投入导向上向困难地区和人群倾斜的同时,还陆续出台了“入学绿卡”、“教育券”、“帮扶贫困大学生”和设立“爱心基金”等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从制度层面上为社会困难群体构建起坚实长效的就学助学保障网,使他们幸福地背起书包,跨进学校的大门。
“入学绿卡”保民工子女有书读
今秋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来自重庆市石柱县的外来务工者谭明翠带着孩子来到市区兴文桥小学,她兴奋地挥挥手中的“入学绿卡”说:“有了它,我们在绍兴读书就有了保障,经济上也承受得起。”
来自河南开封的张继斌也如释重负地告诉记者,“我儿子在民工子弟学校读书,不要借读费,每学期学费200多元,和在老家差不多。”
外来务工者绽放的笑脸,缘自绍兴出台的“入学绿卡”制度。新学年开学前夕,市教育局和越城区文教局专门设立窗口,为外来民工子女统一办理“入学绿卡”,解除了符合条件的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
市教育局普教处负责人介绍说,绍兴自2002年7月就出台了《关于市区流动人口中义务教育对象就学问题的实施办法》,指定了部分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敞开大门接纳民工子女入学。但由于当时还没统一办理“入学绿卡”,想在绍兴读书的外来民工只得自己去找指定的借读学校。由于对绍兴不熟悉,不少民工常常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了指定学校,有些学校却以“班额已满”为由,将他们婉言拒绝。个别学校还违规收取赞助费,一些外来民工只好望而却步。
“现在,规定只要办理了‘入学绿卡’,指定学校必须无条件接收外来民工子女入学,即使班额满了也要扩班接收,保证外来民工子女在绍兴有书读,读得起书。”该负责人说。
富有人情味的“入学绿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民工子女。据悉,目前在绍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已有百万之众。2003年,全市民工子女入学人数为1.8万人,今年已将近4万人,其中,越城区在校民工子女入学数占在校学生数的12.5%。
“教育券”圆贫困学生求学梦
2003年,绍兴出台了《“教育券”发放办法》。政策规定,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经济困难、依法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列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的未成年人及孤儿等五类贫困生,每学期一次发放“教育券”。“教育券”抵充学杂费、代管费、住宿费等,由各级财政统一列支。
2004年初,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又联合发文,将“教育券”发放范围扩大到享受杂费减免政策的贫困学生和普通高中特困家庭的择校生,并规定各校原则上按不低于学生总数2%的比例发放。
今年,高中段的“教育券”金额从人均1600元提高到人均2000元,并开始为两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贫困生发放“教育券”。与此同时,根据省政府有关精神,绍兴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使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资助人数比例平均达到9%以上,少数贫困山区在20%以上。
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发放教育券近3万张,折计助学金额1300万元。
“教育券”的发放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新昌县回山镇地处偏远山区,大多数学生家庭靠耕种维持生计,少数学生家庭因天灾人祸生活艰难。据统计,该镇共有25户低保家庭的孩子领到了“教育券”。如今,全镇没有一个中小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该镇下西岭村一位村民说:“政府真是太好了,连小孩读书困难都照顾。”
“结对帮扶”送贫困大学生一程
随着高校扩招和收费提高,不少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面对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一筹莫展,有的不得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这一现象牵动着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心,各地纷纷开展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活动。据市关工委和市慈善总会统计,自2001年至2004年4年时间里,全市共有1505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得到资助,总金额达860万元。
为了使资助贫困大学生形成制度,2004年7月,市政府出台了《绍兴市区贫困家庭子女大学助学办法》,这是我省第一个政府行为性质的大学生助学政策。通过“政府拨一点、慈善总会助一点、部门单位出一点、社会各界募一点”,坚持部门帮扶、企业帮扶、政府保底,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关工委牵头,机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助学模式。
各地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纷纷建立起大学生助学机制,全市资助人数和额度大幅上升。仅今年以来,全市资助大学生1422人,资助金额587万元。在接受全程资助的大学新生中,人均受助金额达6266元。
“爱心基金”掀起捐资助困热潮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全市中小学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患重病或天灾人祸而需要救助。近年来,绍兴掀起了捐资助困的热潮,所得捐款由学校单独设立“爱心基金”专户。
为不断充实爱心基金,教育系统每年两次(教师节和元旦春节前夕),广泛开展“节省一元零花钱,奉献一日工资,我为贫困生献爱心”活动。市教育局机关干部每年每人捐款1000元,已连续坚持3年,累计捐款30多万元。市直学校3000多名教职工,年均捐款在60万元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最近4年来,全市募集各种助学资金、捐款3247万元。
爱心基金坚持“有病及时医,有灾及时救”的原则,为急需帮助的学生和家庭及时送去了温暖,奏响了一曲曲爱心之歌。绍兴文理学院品学兼优的大二学生小张身患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市关工委发动机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家协会、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出倡议书,前后募集资金50多万元。越城区望花小学一年级学生金梦瑶,今年不幸患急性非淋巴白血病,而父亲因病早亡,学校师生、机关干部、社会团体、社区居民、爱心人士在3个月时间内,募集资金40万余元。嵊州甘霖镇校外来民工子女刘秋霞突发格林巴氏综合症急性感染,病情严重,该校发动全校师生捐款1.6万元,嵊州教体局筹款2万元,为其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