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私塾”能成吗? 专家谈“袁鸿林现象”
www.zjol.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4:12:4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袁鸿林现象”并非个案。
10月29日,苏州首家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正式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学、韵文,古乐、书画、茶道等。而在江西、湖南、重庆、深圳等地,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教育“复古”风。尽管,袁鸿林的情况并非完全类似以前的私塾,但他在与记者交谈中也多次提到,要从古代私塾教育中吸收有益的成分。那么,专家如何看待此事?记者分别采访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曹子芳和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董小苹。
作为一种尝试未尝不可
曹子芳说,在美国,有很多孩子是在家里培养的。教育问题不要绝对化,也没有什么惟一正确的方法。学校的班级教育,不可能适应每个孩子,教育是带有个性化的问题。在有的发达国家,好的学校,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套发展计划。但是,中国人多,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董小苹认为,孩子的个性、智力等都存在差异,一般而言,资质、个性等处于中间状态的是大多数,也比较容易被社会规则同化。学校教育主要针对的也就是这些“中间群体”。处于两端的孩子,一类是有先天缺陷的,比如智障的孩子,对于他们,现在有特殊教育;另一类就是特别出众的孩子,或者叫“超常儿童”,目前则没有完备的教育体制相匹配。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也作过一些尝试,比如“尖子班”、“少年班”等,但效果似乎不太理想。袁鸿林的做法作为一种尝试,未尝不可。
同龄伙伴的环境不可或缺
不过,两位专家都认为,袁鸿林的做法,缺陷可能也明显。曹子芳说,孩子与同龄伙伴的交流同样非常重要,只有在群体交流中,孩子才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这将决定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另外,曹子芳也指出,在现在的教育框架下,袁鸿林的孩子也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如果不参加考试,社会如何认定孩子的受教育水平?袁鸿林现在可能也有点“骑虎难下”,他女儿的年龄应该是上小学一年级,但她的英语、数学、语文等已经掌握到相当程度,老师怎么教呢?而这么小的年龄,显然又不能让她上四年级、五年级。
董小苹也担心,在家里教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社会化怎么完成?人总是要走上社会的,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都是要从小培养,而这不是家庭教育可以完成的。
实际上,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袁鸿林也作了尝试,比如,在家里办了一个“快乐英语角”,吸引了很多孩子到他家来学英语口语,他女儿也就和这些孩子一起学,一起玩。但董小苹认为,这毕竟不完全是同龄群体的交流。
来源: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作者:
汪晓东
编辑:
陈雪晔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