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桥直街展示名城生机
2001年3月至8月,市政府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仓桥直街保护工程。两年后,喜讯传来,该项目被评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在评语中说:“仓桥直街在保护绍兴的独特水乡风貌方面,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该保护项目在注重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也改进了城市公共设施,成功地展示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力,成为中国遗产的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的展示地。”
街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汁原味,修旧如旧。居民谢某说,“整修中对两岸民居的空间布局,仍为旧貌,保存原样,对两边的河坎、踏道只作了些小修小补,而且都是用旧石料。连新添的一座跨河桥梁,用材也与其他桥梁风格一致。”
仓桥直街古朴悠远的文化气息吸引了大量古玩金石收藏家、书画家、古董交易商的到来,记者在这条街上看到了“方本幼书画工作室”、“登一轩”、“宝成轩”等一大批文化艺术站点。
八字桥街区浓缩水城风貌
位于古城东北部的八字桥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沿着修缮一新的河道前行,八字桥、广宁桥、纺车桥、龙华桥等跨河而卧,属国家级和省、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在八字桥街区就有5处。
焕然一新的八字桥街区成为绍兴水城风貌典型的缩影。放眼望去,围绕两条水街的是成片砖木结构的传统民宅,龙华寺等宗教文化遗存和16座民居台门点缀其中,形成了恬静平和、古朴清丽的水城景观。
“通过‘一区、三轴、五片’的规划结构布局,‘一河一路’、‘一河二路’水街特色的保护和沿线传统建筑的修缮整理,使八字桥街区的整体风貌得到原汁原味、协调、清晰地展示。”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
八字桥街区沿街开辟了店铺、作坊,以再现自酿黄酒、土制腌菜、河埠船头买卖等传统生活方式。而在刚刚重建的龙华寺内,钟声悠荡、香火缭绕,一派南朝古刹佛教的繁华场景。
居民鲁如生告诉记者:“我这房子是祖上留下的,住了50多年了。通过保护改造,外面是古色古香,里面是现代生活,我相当满意。上海、杭州来的亲戚都在我家拍照片,都说好。”
书圣故里抒写两晋遗风
走入修缮一新的书圣故里历史街区,仿佛翻开了两晋的历史。
“书圣”王羲之的故里就坐落在此。据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员介绍,“书圣故里”由于其成街历史长远,改造破坏较小,是历史街区中绍兴民居街坊的典范。这里汇集了解元台门等重要建筑,更兼戒珠寺、王羲之故宅、题扇桥、躲婆弄、墨池、蔡元培故居等名胜古迹,让文物保护爱好者、历史研究学者和外地游客留连忘返。
随着书圣故里历史街区保护工程的陆续完成,“蔡元培故居”和“王羲之故居”成为游客不可错过的名胜。
西小路街区凸显沿河风情
改造前,西小路街区内房屋陈旧,道路不平,房屋虽沿河而建,但完全是市区一般的旧居民小区的模样。吕府等名胜静静地坐落在街区深处。
现在记者漫步在这条路上,已是一派江南水乡沿河风情,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曲径通幽,木结构的房子枕河而筑,倚河而筑的是一条长达百余米的传统木结构长廊,谢公桥边已立起一块保护石碑,吕府东面的照壁也颇有气势。
据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保护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西小路、西小河河街并行的空间格局是古城“一河一街,街河并行”格局的集中体现,是历史街区的骨架,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上大路再现繁华商贸
垂柳轻拂石拱桥,路面铺设青石板,白墙嵌有雕花窗,排门屋满堂赭漆。记者漫步在上大路河沿,感觉如行走在古朴的历史长廊之中。然而,转个身进入一河之隔的上大路,却见路两边商铺林立,人群熙攘。这种强烈的反差,恰恰成了上大路河沿保护工程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的写照。
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在上大路河沿保护和修缮中,贯彻“修旧如旧”和“新建如古”的原则,以修缮和立面改造为主。工程拆除和改建了破旧不堪的无保护修缮价值的建筑,整修河坎、增加绿化空间、各种管线入地、采用水、电一表一户制,将原水泥道路改成旧青石板道路,充分体现其传统历史风貌,同时又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