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量不到全国汽车产量5%的台州汽车制造业,却创造了一个自主创新的奇迹:吉利、吉奥等企业的汽车出口量占了全国出口量的60%以上——
当吉利轿车出现在被称为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的德国法兰克福车展时,欧洲人感到了惊讶,他们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完全自主开发的整车造型、车身、底盘、汽车附件、发动机、变速箱和整车电子电器。
短短10年间,在台州,这个中国“民企造车”的发祥地,轿车、皮卡、越野车、卡车、农用车等经济型轿车从无到有,正源源不断地驶出台州跑向世界。
充满活力的造车“金字塔”
台州市经委负责人张锐敏向我们描述了台州民企造车的金字塔结构:它的最顶层是吉利、吉奥、彪马等5家整车生产企业,而它的基座却是由2533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构成的。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每年400多亿元产值中,有180亿元是台州零配件企业贡献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先后授予台州的玉环县“中国汽摩配生产基地”、天台县“中国汽车用品饰品基地”的称号。
与国家布点投资整车和配件生产配套齐全的国有老汽车工业基地不同,台州民企造车是从众多民营汽车零配件企业起步的。正是这些一开始就在市场中谋食,没有固定配套整车厂的民营汽配企业,使台州民企造车业从萌芽期、市场开拓期开始,就有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冲动。谁能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自然能在激烈的配件竞争中占尽先机。这使得由配件业发育而来的整个台州民企造车业,充满了自主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玉环凯凌集团,董事长董西银搬出了企业的当家产品———制动器。他告诉我们:就是这个汽摩配件的小产品,饱含了企业10年的创业艰辛。“凯凌”的创业过程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从贴牌到创牌。通过来图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虽然让“凯凌”积累了原始资本,但是技术控制在别人手里,品牌又用的是别人的,就像脖子被卡住了一样,企业只能在小规模徘徊。从2002年开始,“凯凌”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组织技术力量,自主开发液压盘式制动器。自主创新的结果是让“凯凌”人透了一口气,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就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液压盘式制动器生产企业。在台州众多像玉环凯凌集团这样原来靠贴牌生产的汽配企业,现在正在悄悄“变脸”。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主品牌的成果是:台州汽配行业中有10多个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近10个国家级的汽车零部件专业技术中心正在筹建之中。目前,台州汽配行业已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品,既有发动机、变速箱、制动器等汽车关键部件,也有自主开发的、被国外汽车列强长期垄断的自动变速器,EPS等产品。这众多的第一,更使得台州民企造车“金字塔”充满创新的活力。
“人才+技术”的创新公式
在吉利集团的人才名录里,我们发现许多在汽车行业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沈奉燮,曾任韩国大宇汽车研究所所长,现任吉利研发副总裁;南阳,曾任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吉利副总裁;徐滨宽,曾任国家自动变速器课题组组长,现任吉利变速器公司总经理;张克,曾任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现任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占员工总数16.2%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吉利”的自主创新创造了条件。
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说:自主创新为“吉利”赢得了自主品牌,而自主创新的公式则是:人才加技术。与单纯的引进技术、设备不同,技术、设备是死的,只有花大力气培养、引进人才,才能让新技术、设备活起来,发挥出自主创新的活力。
人才加技术的自主创新为“吉利”实现了三次跨越:从1996年的技术部,到2000年的技术中心,再到现在的中国第一个民营汽车研究院———吉利汽车研究院。杨健带着笔者来到曾在法兰克福车展中亮相的自由舰新产品跟前,他说,这辆车内就包含着“吉利”自主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众多产品,比如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自动变速箱,自主开发的ESP系统……
无庸讳言,像台州的吉奥汽车有限公司在最初制造的皮卡和SUV汽车中,免不了有些组装的痕迹。但董事长缪雪中一直很警醒,他没有陶醉在模仿、组装成功的喜悦中,这家在两年内迅速崛起的汽车整车企业也是靠着“人才加技术”的公式实现着自主创新,创立了吉奥在皮卡和SUV汽车行业中的品牌。
据“吉奥”有关人士介绍:在公司成立后不久,吉奥公司便与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院合作组建了研发中心,并引进了60多名高级工程师,自主研发的GA491QE汽油发动机其性能已达到国内一流动力水准。今年一年内已连续推出帅驰、帅凌、帅威等十几个车型,年研发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10%。近日,又与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达成合作意向,拟在台州设立分支机构。
“自主创新是把刀,有刀就能切世界汽车市场的蛋糕。”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说出了台州汽车及零配件企业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