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盐坨堆在成片的盐田边,这是号称浙江盐仓——岱山岱西镇的一景。盐业是岱西的传统产业,在岱西镇火箭盐场的一个盐坨边,记者看到了正忙着加固盐坨的盐农冯小龙。“这是我们一年的收成啊。”冯小龙告诉记者,现在家里有五口人,只有自己一个劳力,儿子在读高中,一年要花费7000元,为建房子家中还欠着3万多元的债。“原指望早点把盐卖出去,好快些把债还点掉,想不到盐老是放(销)不掉。光今年几次台风,我就损失了20多吨原盐,折算起来就是5000元啊。”冯小龙边说边摇着头。
在岱西,像冯小龙这样的盐农还有很多。火箭盐场场长朱昌能告诉记者,盐场有盐农110人,人均收入一年一般在1万元左右,但这些收入要等到盐放销完才能真正拿到手。目前,该盐场还积压着16000吨的原盐没有销售出去,今年几次台风都带来了内涝,一些盐转眼间就被水冲走,盐民们损失严重。
岱西镇人大主席钱志豪给记者出示了几个数据:2004年,县盐务管理局给该镇下达的生产指标为4.7万吨,由于天时好,生产超额完成,达到7.4万吨,可当年的销售指标仅有3万吨,大量的原盐被积压在盐田边。“在今年几次台风期间,全镇700余盐农,平均每人损失5000元,下拨的民政救济款只有23万元,算来人均不过300元出头。”到今年10月,新产的6.5万吨盐还一粒未动,去年的存盐还有3万多吨没有销掉。这10万吨盐在盐农心里,成了沉甸甸的负担。“万一再有内涝,我们的血汗钿还能剩下多少?这些盐什么时候才能放掉啊?”
记者从市盐务管理局获悉,到今年10月底,全市存盐量为2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6%,其中岱山县存盐量为2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0%以上。该局运销处处长林益龙说,整个浙江省一年食盐的消费量是100万吨,而年产食盐量只有45万吨,其中舟山年产食盐25万吨。省盐务管理局给舟山下达的年食盐销售计划调拨指标22万吨左右,所以每年都有3万吨的食盐积压在盐农手里。碰到好年景,积压更多。
全省100万吨的食盐消费量,而地产盐只有45万吨,其中缺口只有调拨外省盐来补充。钱志豪说,之所以出现省盐务管理局给舟山的调拨计划低于年产量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外省盐比地产盐便宜。钱志豪告诉记者,今年7、8、9月份盐业生产旺季时,在岱西盐民的多次要求下,省盐业公司加大了对岱西原盐的收购力度,原本生产旺季不放盐的惯例被打破。但岱西食盐级的原盐被大量当作工业盐收购。历史上岱西盐一直作为优质食盐,甚至有“贡盐”之名。而这两年面临着原盐放销困难的局面,盐民不得不接受食盐当作工业盐的现实。钱志豪有个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岱西共放销3.21万吨,其中工业盐达2万吨,占61%。以食盐充当工业精盐类放销,在价格上相差一个等级即每吨20元。盐民为了早日将盐销售出去,只能让出每吨20元净利润。
盐属于国家专营产品,去年7月30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改通过的《浙江省盐业管理条例》,是指导我省盐业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制盐企业生产的盐产品由产区盐业公司统一收购,不得擅自销售。产区盐业公司对制盐企业生产的盐产品应当予以收购,不得拒收。
原盐大量积压,除了造成盐民的收入不能及时得到兑现外,还增加了盐民储存的风险。作为小规模生产的盐民根本无法妥善解决原盐的储存问题,一旦原盐在储存过程中有个闪失,所有损失基本上都由盐民自己负担。所以,解决存盐问题,当成为眼下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