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当是谢谢,谢谢你们了。”昨天早上9点,家住紫阳街道袁井巷社区的贫困户戴大妈领到了社区发放的两件棉衣。与以往领到的爱心捐赠品不同的是,这次的棉衣可不是别人穿过的旧衣服,它们都是全新的,只不过,没有商标。
一改以往对罚没品销毁的做法,昨天上午,上城区工商分局第一次尝试着,把部分假冒物品捐赠给紫阳街道的困难家庭。
一是浪费,二是污染
昨天捐赠的罚没品包括假冒名牌的8279件衣服,275双运动鞋,还有部分笔和计算器。“我们分局每年都要查处没收数万件的假冒商品。”上城工商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这数万件商品的去向一直是个难题。作为商标持有人来说,他们肯定不希望这些假冒商品再度流入市场,也不愿意捐给贫困家庭。原因很简单,商家认为,带有名牌商标标识的衣服穿在没有相应消费能力的人身上,降低它的品牌价值,对品牌长远发展不利。于是,一次一次,这些罚没品只能走上销毁之路。
“一是浪费,二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清波工商所所长徐航说。看着簇新的衣物和学习、生活用品被焚烧或填埋,大家看着都觉得可惜。
捐赠首先要拆除商标
出于节约等考虑,上城工商分局觉得还是采取捐赠的方法比较妥当,但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他们想到了拆除商标。
“特地组织了一批人,把有些明显的商标或拆或剪,看不出来原来的品牌就好。”徐航说。
使用过程还要监督
昨天,工商部门把罚没品送到紫阳街道后,由街道工作人员把一件件衣物送到贫困居民手中。看到簇新的衣服,居民们都喜出望外。 “这些衣服的使用过程我们还要监督。”紫阳街道的工作人员陈刚说。为了公平起见,也为了不让这批假冒名牌产品集中流入一处,他们在每个社区都选取了40-50户贫困家庭进行分发,这样加起来有近千户。对于其中一些不合季节的罚没品,陈刚说,他们会放在爱心超市,等到了季节再进行慈善用途的处理。
工商部门说,他们会监督整个使用过程,防止这些罚没品被进入商业用途。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新的处理方式,就怕在做好事的时候出现不愉快的音符。如果这次运作得好,以后就可以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