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得意是画最高境界 文联主席解读浙派人物画
www.zjol.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1:36:3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是个大忙人,但是昨天,在“浙派人物画的开创与发展”学术研究会的会场上,当他听说是要为数百万钱江晚报的读者解读浙派人物画风格时,他还是高高兴兴地应承了下来。
许江自己是油画家,而浙派人物画,便是由几位原本学油画的艺术家,将油画的造型、明暗与光影技法与传统中国画的水墨韵味相融合而成,所以说许江与浙派人物画应该有许多共通之处。
在记录浙派人物画五位创始人资料和作品的《浙派人物画文献集》中,许江挑选的第一张画是浙派人物画崛起时的代表作品——方增先《说红书》。这张具有那个特定年代典型特征的画面边上,作者题字曰:儿童父老陌路西,爱听红书坐夕晖,誓学英雄裂肝胆,千秋万代举红旗。许江说,他是当年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看到这张画的,当时他甚至还没有搞清楚中国画和西画有何区别,但这张画已经感动了他。
“这张画如此生动”,许江说,“我们看不到主角长什么样子,因为他是背对着我们,但他的形态已非常生动。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在他手上,集中在一把锄头柄上。大家都知道他正在讲一个战斗故事,这把锄头柄,肯定是代替了一把手枪。那个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就在这个锄头柄上,这个锄头柄就是他所有故事的核心。我们讲视觉,那一瞬间为什么所拨动,就是为这个锄头柄拨动,它牵连了所有人的眼睛,而所有人的眼睛其实是不同的,小孩的,小伙子的,老头的,所有的眼睛都如此生动地集中在这个锄头柄上,而真正的主角是一个背影。所以,这张画,我个人觉得,这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高峰,当之无愧的高峰。”
第二张,也是方增先作品,不过是更早期的《粒粒皆辛苦》。这张表达北方农民生活的作品,许江认为,如果当时有全国美展的话,应该获金奖。“我们也不是很能够看清他的脸。画面中心是在这个农民的指尖上。我们平时在谈浙派人物画时为什么谈‘传神得意’,他那个神和意在哪里?往往是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在他的指尖。这个指尖指向稻穗,其实都不用看旁边题的那行字,大家就能明白:这就是‘粒粒皆辛苦’”。许江认为,一个老人的形象,一个时代的特征和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都在这个很普通的动作中得以展示。
由于上述两张画具有很强的生活特征,记者便翻出了周昌谷代表作、曾荣获1955年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的《两个羊羔》请许江点评。对于这张画,许江说,周昌谷这张画,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外评委,被评为金奖,除了画面是用中国绘画的材料、笔墨,用中国人的造型之外,最重要的是传递了一个只有中国人才有的平和、清淡、亮丽的生活气息,一个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就是我们讲的“家园”。“画中两只小羊羔在互相摩挲,而能做到这样忘我的摩娑,周边环境肯定是很安全的,而小姑娘则正在用平和的眼光俯瞰着羊羔——这是东方才有的一个家园,我们讲的所有的关于和平、家园、生态的概念,都在这里得到了反映”。
至于周昌谷后期作品如《荔枝熟了》、《草原儿女》、《莲池所见》等,许江表示,那时艺术家已经走进了他个人的一个神意的世界里去了,这一方面是周喜欢清新亮丽的生活情调,另一方面是因为林风眠的影响。中国人物画,北派是徐悲鸿式的凝重、大气,代表作如《愚公移山》;而南方重要人物林风眠的人物画,如果你用人物性格来衡量的话,失衡,绘画性强于文学性,但林的作品里有中国民间的东西,周昌谷是从林风眠那里学到了一种对民间的欣赏,所以他用淡墨,用浓艳的颜色,但他的这种美女、这种淡墨、这种浓艳的颜色,放在一起,却不低俗,反而是一种很高的趣味。这种趣味是别人很难学的,弄不好就会沦为轻佻。”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蒋梦桦
编辑:
何始玉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