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小学生站在“被告席”上簌簌发抖
绍兴县一小学推出模拟公务员教学活动众说纷纭
【核心提示】公务员考试热潮波及小学生。近一个学期来,绍兴县某小学一个毕业班设立“模拟社会”,建“模拟法庭”、“模拟检察院”、“模拟财政部”等。为使这些“国家机器”正常“运作”,班主任还建立“公务员制度”,由此,班里出现了“法官”、“检察官”、“财政部长”等一批班级“公务员”。
一个学期来,一些学生的吵架、作业不交等恶习有较大改观。每次“模拟法庭”“开庭”,平时“作风懒散”、不交作业的小学生,站在“被告席”上簌簌发抖。对此,有赞成的,又有反对的。
“审判”实录升旗时态度不端正成了“被告”
昨天,记者来到该小学采访,“模拟国家机器”创始人、六(1)班班主任,描述了发生在5月12日的一段“班级法庭”“审判”实录:
法官:开庭,全体起立!(互相鞠躬)请原告陈述案情。
原告:被告陈同学因在升旗仪式时,讲空话、敬礼态度不端正,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法官:被告有何补充?
申辩(略)
休庭(陪审团跟法官交流意见)
法官宣判:5月12日,被告人陈同学因不尊重国旗,判罚班币5元、写一份检讨、阅读一些关于国旗方面的资料,在班队课上讲给同学听,宣判完毕。
被告人陈述(略)
“原告”、“被告”、“律师”、“法官”、“陪审员”,都是小学生。“执法”依据,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一趟“审判”下来,台上的陈同学被“班级法庭”的“威严”吓得有些发抖,表示,今后一定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成立“模拟法庭”的第一步,是选“公务员”,录取前,首先要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面试内容是服务态度等。“公务员”选出来后,充当“法官”,如两个学生有矛盾,就由“班级模拟法庭”来调解,最后按照“法典”(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处理。“模拟法庭”不定期“开庭”。
班主任意在让小学生自己管小学生
班主任介绍,搞“模拟法庭”,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自己管理小学生,互相促进。学生间产生矛盾后,往往闹到老师这里,期待公正、公平解决。但有时老师解决草率,给学生心理留下一些阴影。建“模拟法庭”处理这些事情,效果不错。学生学习情绪个个高涨,个个想争考“公务员”,很多小学生都想过“官隐”。
其他班的班主任对此模式的评价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个别学生被“处理”后,不敢随意说脏话
学生小傅说,以前因说脏话,被罚款2元“班币”(可在班级流通的一种虚拟代币券),并关“禁闭”(实际上是不许和同学玩,又被同学监视着),自从被“处理”后,不敢随意说脏话。
小傅当初说脏话,是被同学小余这个“原告”推上“被告席”的,“打官司”期间,小傅还请“律师”辩护,旁边有几个“陪审员”。
校长学校人向社会人的重要转变
小孩在“模拟社会”体系里成长,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的成果到底如何?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结果赞成与反对皆有,赞成者居多。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原来动手能力很差,现在参与班级“模拟社区”后,动手能力比以前强多了,回到家就帮着做家务,对父母的依赖性也没了,服务社会意识明显增强。
部分反对的家长,主要是认为孩子还小,过早进入接受“竞争教育”方式,可能会扭曲幼小心灵。
教育学家选出了一个”,可能“淘汰了多个
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教授张孔义说,“模拟社会”可让学生快速了解社会,打开知识面,丰富视野,但作为一种长期管理机制,有待考虑。过早引入社会竞争机制,可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影响。“竞聘上岗”在孩子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选出了一个”,可能更是“淘汰了多个”。和心理接受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不同,心智尚不完善的中小学生,可能无法平静接受被淘汰带来的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