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针对这一目标,青田县积极拓宽移民就业渠道,努力为移民搭起致富“金桥”——
近日,青田滩坑库区第一水平年实现移民“零滞留”,17250名移民全部搬迁。为了让移民更好更快地融入当地,青田县各级政府不仅充当起用工企业与移民的“红娘”,还开展了移民就业技能培训,使该县4000多名移民找到了致富门路。初步实现了“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
100多名移民喜当新区老板
12月5日,在阵阵鞭炮声中,青田县油竹新区移民王君春的“百惠”手机店开业了,以前一直在农村做生意的王君春认为,在城里卖手机的生意应该会更加红火。自己成了手机店老板,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油竹新区是青田县新建的经济开发区,离县城只有3公里,规划人口5.5万人,目前新区里除了有该县两所最大的中学和一所小学外,还有着数十家企业。今年,青田县北山镇库区共有6000多移民落户这里,一些有着经商头脑的移民看中了新区的商业潜力,他们一边建房落户,一边寻觅着商机。
如今的油竹新区已初显繁华,一座座移民新房拔地而起。在新区三四百米长的街道两旁,布满了大大小小200多家店铺,建材店、小型超市、宾馆饭店应有尽有,其中有100多家店铺就是移民开的。
经营副食品店的移民陈德浦说:“我们开店不只看中这里的消费市场,更重要有政府在引导和帮助着我们。”在油竹新区,如何让移民富得起来?新区管委会的移民干部早就打着“移民经商”的主意。借着青田县对移民的系列优惠政策,如移民开店经商,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部分费用减免、手续从简等优惠政策,新区管委会的30多位移民干部组成了为民服务队,全程提供服务,从而为移民经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到目前为止,油竹新区除了有100多名移民在新区当上老板,还有1500多名移民跑到县城或外地,走上了经商致富之路。
招商有条件:企业用工移民优先
最近,青田船寮镇政府与温州皇家鞋业等5家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在这些总投资额近2亿元的项目中,镇政府在政策方面大开“绿灯”,唯一一款附加条件就是“优先安置移民就业”。这是该镇为移民能安居乐业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据了解,船寮镇今年共安置移民1100多人,目前已有700多人实现就业。为了让更多的移民实现就业,船寮镇一改以往招商引资策略,专门找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并与他们签订协议,企业用工移民优先。
船寮镇镇长何洪港介绍说,此次他们招商引进的温州皇家鞋业等5家企业,大约需用工三四千人,届时,不仅可以解决本镇移民就业,还可以帮助附近乡镇的移民就业。
对于安置移民就业,船寮镇于今年8月开始就进行了积极准备,该镇免费为刚落户的500多名移民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这些技能有蔬菜种植、面包糕点制作等等,移民们学成后,就有了自主创业的发展空间。移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其中任何一种,通过考核后,还能领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除此之外,船寮镇还积极为移民就业找门路,在该镇干部的帮助下,一些移民已在本镇的一些私营企业找到工作。在船寮镇中天阀门厂上班的王金光等4位移民说,如今,他们每月收入都有1000多元,这多亏了镇干部们的牵线搭桥。
“生产车间”办进移民小区
在青田县海口镇泗洲埠村移民小区里,一群妇女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她们一边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一边手中纳着布鞋。原来海口镇为了解决移民就业,在该县妇联的牵线搭桥下,把温州一布鞋厂的“生产车间”办进了移民小区。
泗洲埠村移民小区安置移民有375人,这些移民今年8月搬迁过来后,其中有一半人就外出打工去了,部分留守妇女闲在家里无事可做。为了让移民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社会,海口镇与外地企业联系,承接了一批来料加工的活,让一些闲居在家的移民妇女加工。
不用投入就有产出,把鞋的半成品带回家加工,不受时间限制,一天下来还有10多元收入补贴家用,深受一些移民妇女欢迎。据了解,目前该移民小区内有四五十名妇女做起了来料加工的活。
从事来料加工的移民妇女杨红秋说,海口镇干部们不仅替她们找来活干,还隔三差五地帮她们接运货物,政府周到的服务让她们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