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位是放弃在浙江重点高中任教的机会深入四川贫困山区支教的“孩子王”,一位是就职于浙江贫困地区卫生院,为农民朋友身体健康奔波的乡村医生。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平淡无奇,但他们用满腔热情书写了自己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当得知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已悄然回到浙江老家平湖一所职高工作的徐根方爽朗地笑笑,然后缓缓地说:“我离开那里4个月了,孩子们还在天天喝着酸菜汤,而我却尽不上力……”
整个学校只有三本英语教材
2003年初夏,徐根方响应全国支教西部的号召,第一个向学校报了名,随后和全省100多名大学生一起奔赴巴蜀大地。而这一年,师范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他本可以进重点中学工作。
到了四川,他听说金沙江畔的双龙坝中学急缺英语老师,就毫不犹豫地请缨前往,成为这个初中学校惟一的英语教师。双龙坝中学离县城60公里,校舍破败不堪,清一色的土房,大条大条的裂痕满布四周墙壁,下雨天叮叮咚咚漏个不停,还有一年近300天的漫天风沙。金沙江畔没有浪漫可言,只有3个年级90多个学生、60多个寄宿生等待着他的及时到来。
到学校后,他和一位老师挤在一间10平方米不到的小屋里睡,和学生搭伙吃饭。学校能给的只有初中3个年级3本用了再用的英语教材,还有一节课两根“限量发行”的粉笔,而许多读到初二的同学居然还念不全26个英语字母,更大的问题是几个班级占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彝族孩子,有些从来没说过也听不懂普通话。
两年写了16本厚厚的备课本
安顿下来后,躺在吱嘎作响的旧木床上,徐根方辗转反侧想着怎么开展教学工作。他到学校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从母校发的补助中划出2000元,为学生们添置了参考书、试卷、磁带、录音机等教辅资料。
徐根方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既与学生分享自己千里之外带来的好书,又把大山外面的世界连说带比划,绘声绘色地描述给他们听,语言不通的师生之间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为了更好地和孩子们沟通,他指着教室里的每件物品向学生学起了“彝语”。
每次备课,他都再三斟酌,以最浅显的普通话表述出来,生怕学生听不懂。两年下来,他写满了16本厚厚的备课本,而这些都是他每天晚上点起蜡烛后熬夜的成果,因为山里根本没有电。
为孩子摆渡骑马跨省驮蔬菜
到双龙坝中学后,有一件事始终让徐根方揪心不已。和学生在一起吃饭时,他了解到,整整180天,学生们吃的菜竟然都只是一脸盆的酸菜汤!“180天的酸菜汤,半年不沾肉,谁能忍受!……他们是学生啊!”
他决定自己去买蔬菜。但在双龙坝,给学生买点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集市在云南大兴镇(双龙坝正好位于川滇交界处),需要铁皮大渡船摆渡过湍急的金沙江;上岸后,租匹马骑到镇口,再走两三百米到集市上买菜;回来就得自己扛着菜走两三百米赶到寄放马的地方。经常是一两百斤的大白菜,分几回扛,走在路上,他瘦削的身影好似风雨中飘摇的芦苇,每次都累得精疲力竭、全身酸痛。
“马是那里惟一的交通工具,那个马很野,现在回想被马摔怕了,身上有好多伤。”徐根方说,“而且还经常有泥石流。”
两年下来,母校发的6000多元补助、金阳县政府发的近5000元补助,徐根方几乎全用在给学生买菜和教学资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