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实在是太累了,刚送达完案件材料,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倒在了车座上……被送进重症急诊室后,在生命的最后20分钟里,他仍挂念着他的工作。11月26日晚8时56分,共产党员、平阳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许祥珊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许祥珊1985年12月参加法院工作,20多年来职务不断地更换,但加班加点却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作息规律。“深夜灯还亮着的那个办公室准是祥珊的。”许祥珊办案让人放心,一些涉及外地当事人的案件也总是由他带队。“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有时连续出差好几个地方,他也从不喊一声累。”与许祥珊一起工作了8年的执行局局长吴道广说。
同事给他算了一笔加班账。近两年,他加班加点折合120多个工作日,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办案数总是名列全局前茅——2002年荣记个人三等功,2003年荣记个人二等功,2004年获全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和平阳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憨厚、老实是同事们对许祥珊的一致评价。在原麻步法庭的时候,因为他的憨厚和热心肠,同事都管他叫“珊伯”,尽管他的年龄在单位里排倒数第二。很多人认为法院的执行人员手中的权力很大,于是把他们作为“攻关”对象。2003年9月,福建厦门的申请执行人陈某为了感谢许祥珊替他追回工程款,好几次到他办公室谢礼被拒绝后,又通过其委托代理人将礼物送到许祥珊家中。许祥珊当场退回:“收了你的谢礼,我肩膀上的这座‘天平’就沾染上灰尘!”
“除了要快办案、办好案,心中更要有座永不倾斜的‘天平’。”这是许祥珊生前常说的话。他的一个律师朋友在一次立案排期中,想请他换个排期,结果被老许一句“这是随机排的,后门走不了”,严辞拒绝。
许祥珊不仅工作清廉,生活也清贫。在他那住了5年多的宿舍里,一张床、一台电视机、一个电扇和一个布制的衣柜,就是所有的家当,床上的那条老式棉被也打过好几个补丁,衣柜里除了一套他打算留着过年再穿的新制服,就只剩两件发黄的衬衫。记者在墙角捡到一张上个月的水费单,发现一个月他只用了一吨水,同事们说:“祥珊一年四季洗冷水澡,自己说是锻炼身体,其实他连热水器也舍不得装!”而平时捐款资助别人,他总是第一个伸手而且掏得比其他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