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里,我们走过了精彩的第一个五年,未来的五年更为关键,这是我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重要时期。
未雨绸缪,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任务艰巨,意义深远。
科学的规划需要科学的发展思路。11月6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纲领性文件,为指导我省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奠定了重要基础。
回望2005年,正是省委、省政府动员全省上下,发扬民主,凝聚智慧,同心协力起草《建议》和“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月8日,农历猴年除夕。省委召开“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建议起草动员会,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会上指出,要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做到把握新趋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建议》起草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随后,习近平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11个市调研,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到循环经济、文化大省建设,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到发达地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每到一处,他都要深入企业、社区,或者乡村、农家,召开各类座谈会,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等省领导也多次到基层调研,听取各方建议。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和省发改委共同拟定了39个重点调研课题,内容几乎涵盖“十一五”时期我省将面对的各类重大问题, 4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专题研究。各课题组不仅深入本省各地,还走出去了解全国发展的大势,使“十一五”规划立意更高,更具战略眼光。
6月9日,习近平专门听取了“十一五”规划重点调研课题汇报,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走在前列”的要求,提出“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省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在充分借鉴国家统计局及沿海一些发达省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省研究制订出由五大块24个指标组成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对照这一指标体系,未来五年,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建议》提出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生态省建设、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等6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参与起草《建议》的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沈建明告诉记者,《建议》把“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目标定为年均增长9%左右,这是一个积极稳妥的目标,目的是寻求转变增长方式前提下的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
从规划建议工作启动之初,人们就感受到了一种民主的空气,那就是广开言路、博采众长。
年初,《建议》起草组一宣布成立,人们就注意到了一些明显变化,27名成员中首次出现了地市领导和专家。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丽水市市长刘希平说,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参与起草,可以更好地体现均衡发展的理念。《建议》起草时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问题,他所提出的欠发达地区要探索一条人口内聚外迁、自我积累、借力发展相结合的道路,被写进了《建议》。一些参与起草的专家认为,成员构成的多样化,使《建议》比较好地体现了全面与协调的理念。
随着10月份《建议》征求意见稿的完成,省委多次在杭州召开座谈会,请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出主意、提意见。征求意见稿还送到了省直部门和11个市,以及一批专家学者手中。此外,我省还专门到北京举行座谈会,征求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来自各个层面的意见,为《建议》的修改完善提供了借鉴。
如今,根据《建议》编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正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由几十位专家组成的“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对规划纲要进行咨询论证。面向全社会的意见征集活动也正全面展开,短短20多天来,来自群众的电话、传真、信件以及电子邮件等已有200多条,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浙江煤炭地质局的刘玉宁专门就教育、城建、社会保障等问题提交了6条建议。
“十一五”正向我们走来,浙江人描绘着、向往着,激情满怀地迈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