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自主创新纪实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着“天堂硅谷”美誉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以其骄人业绩令人啧啧称奇——
407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项目先后进入高新区(滨江);目前全区共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24家,占全省的27%;2002年至2004年累计获专利516项;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等9项科技进步指标居全省第一……
高新区,每天都是新的。在这片日新月异的神奇土地上,每天都演绎着自主创新的精彩故事。
让每一家企业都拥有创新的冲动和冲劲,群体性的自主创新使高新区涌流出了巨大的创新能量
一位在高新区(滨江)的创业者曾经由衷地感慨:如果你停下自主创新的脚步,你就会跟不上高新区(滨江)的发展。
这正是高新区(滨江)的神奇之处。在这里采访,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自主创新已成为高新区(滨江)企业的集体意志和共同实践,已成为滨江最为鲜明的标记之一。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洪航勇把这一现象称作为“集群创新”。他解释说,集群创新就是以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创新集群,集群内每个企业都必须是一个自主创新体,由此拧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创新力和区域经济创新力。
对企业和产业的遴选是高新区(滨江)造就集群创新力的先决条件。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滨江)在产业选择时,始终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乃至唯一的选择。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高新区(滨江)基本形成了以现代通讯设备制造与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数字电视、动漫与网络游戏等为代表的“两强两优两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的禀赋决定了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的渴求。落户在此的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CEO姚纳新告诉我们,技术优势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让企业时刻都有被人赶超的危机感,只有技术不断突破,企业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这种危机感逼迫着企业不断进行自主创新,“聚光科技”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15%以上,公司员工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研发人员。
政府宏观面上的引导和企业微观面上的发展冲动相互交织,让自主创新成了高新区(滨江)企业的自觉行为。目前,整个高新区(滨江)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全区GDP的比重超过10%。一批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已在高新区(滨江)形成,自主创新带来了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这样的创新反过来又提升了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了自主创新链,循环创新,生生不息。
这样的创新还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和溢出效应。高新区(滨江)研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对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爱科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国服装信息化平台服装款式资源库,使中小制衣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从资源库中实现服装数据的远程修改、输出并打印成服装样板,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计能力。目前,我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湖州织里的200多家企业和杭州100多家女装企业都已采用了这项技术。
企业成长土壤的提供和创新环境的优化,让创新主体具备了初始的成长力和经久的创新力
这几天,高新区(滨江)科技局正在忙着一件事,准备请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落户于滨江的中控集团原董事长褚健来开一个讲座,给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上课。讲座的题目是:自主创新型企业需要政府做什么?
在高新区(滨江),类似主题的讲座时常会在区政府的大会议室里举行。区委、区政府认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是企业成长土壤和自主创新环境的提供者,要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政府的公共服务必不可少。
“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首先必须革新政府理念”,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滨江区区长张耕告诉我们,高新技术企业创办之初往往非常弱小,政府需要给予充分的扶持。高新区(滨江)的扶持原则是,凡是技术创新的企业,他们都积极给予扶持,包括扶持有创意的中小企业。
说来难以相信,在高新区(滨江),几台电脑、几个聪明的脑袋加一个创意就可以注册办公司,并且可以得到政府的鼎力相助。如今大名鼎鼎的UT斯达康,数年前还是一家在背街弄堂里“捣鼓”的小企业,高新区(滨江)政府工作人员历经艰辛,给予了精心的扶持,成就了UT斯达康的今天。
这样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功能,在杭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公司董事长王匡一说起高新区(滨江)政府,满脸的感激。这个靠租赁杭州东山弄一套90平方米的民房起步的数字电视芯片制造企业,2001年成立之初,就面临着1000万元研发资金缺口,高新区(滨江)政府为这个集成电路项目争取到了3000万元的资金。由政府成功“造血”后的国芯科技,如今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最具自主创新力的企业,其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
成长土壤的提供和“造血”功能的完善,让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获得了初始的成长能力,而创新服务平台的提供则让企业在自主创新时如虎添翼。
高新区(滨江)按不同的产业构建了5个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2月15日,笔者在设在杭州文一路115号的杭州国家软件基地有限公司内看到了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神奇功效。
一个由高速光纤结成的“公共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从这里延伸到全市40多个楼宇和359家企业。有别于人们平时接触的宽带网络,这是一种为中小软件企业服务的专用网络,过去小企业由于缺钱往往去买盗版的软件开发工具,如今这个平台挂上了以集团采购形式购买的微软正版开发软件,就像一个开放的网上图书馆,企业随时可以借用;以往企业规模小,只敢接百万美元上下的软件开发项目,而公共服务平台把众多中小企业集聚成一个“舰队”,将共同承接上千万美元乃至更大的单子,再借助公共平台进行分配、协同开发。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杭州基地同样为企业集中购买了许多单个企业无力购买的EDA电子设计辅助工具,企业可以随时取用。基地还联合省科技厅和浙江大学等,花巨资建立了检测中心,解决了困扰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大难题。基地还建立了一个名为“IP盒”的资源共享库,一些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基础性的资源,由基地从基地内外的企业买来,供企业共享,此举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类似的服务在高新区(滨江)还有很多。如为了给留学归国人员提供创新平台,高新区(滨江)专门设立了留学生创业基地;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资金匮乏的难题,高新投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了近10亿元的融资担保;为了给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人力资源培训途径,高新区(滨江)联手世界著名IT企业及浙江高校成立了微软软件学院、思科网络学院及各类开发实验室,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各类人才培训、咨询服务……按照洪航勇的说法,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好像一颗种子;政府应着力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好像是土壤。政府要为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光照、基质、水分和养分。凡是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平台,他们都要想方设法搭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