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8日,浙江大学玉泉幼儿园的全体中班小朋友,给杭州市长孙忠焕伯伯写了一封信:“我们想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向大家宣传尽量不要使用塑料袋,我们向我们的爸爸妈妈宣传,向路边走过的行人宣传;我们还到了使用塑料袋最频繁的地方——菜场、超市门口,向买菜、买东西的顾客分发我们的倡议书和我们自制的布袋、纸袋。许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被我们的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以后要少用塑料袋。”
去年12月29日,孙市长批示:“这个建议很好,值得我们政府及全体市民的倡导……”
12月30日,幼儿园拿到了孙市长的批示。老师把这个批示在8个中班里各张贴了一张,孩子们非常开心,因为180多个5岁的小朋友都在盼着回信呢。
科学小实验启示孩子们
浙大玉泉幼儿园园长邬晓艳昨天介绍说,从1998年开始,幼儿园就有“学会生活课程”,填埋垃圾的实验是其中的一课。
所谓“垃圾填埋”,就是小朋友们把一些生活垃圾如果皮、纸屑、落叶、草根、塑料袋等一起埋到了一个深深的土坑里。过了一段时间,当他们再次挖开这个坑时,却发现大部分的垃圾都已腐烂,而塑料袋完好无损……
由此,小朋友们想到,“如果我们一直像现在这样频繁地用塑料袋去买菜、购物,那在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后的地球上,这些永远不会腐烂的垃圾也许就会覆盖住我们整个地球,我们的小区、我们的西湖、我们的湿地也将永远美丽不再……”
当垃圾埋了半个月后,孩子们发现只剩下了塑料袋,他们展开了讨论。然后在幼儿园的组织下开始了一系列活动,包括给市长写信。
小朋友们经常“管教”爸妈
邬园长说,经过这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塑料袋以及一些白色泡末变得非常敏感。比如,中一班的孙弈楠就经常“管教”爸爸妈妈少用塑料袋。甚至在车上,他们看到有人拿着塑料袋吃早点,就会跟他们说:“用塑料袋不好的。”
幼儿园在开展这个活动后,也先从自己做起。把平时装水果的塑料袋换成了布袋,节约使用垃圾袋,这样一来每天大概能节约30个塑料袋。
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还延伸到了其他方面,比如会把电池放到可回收的垃圾桶里面,去公园不再摘花,也不再乱踏草坪。
孩子们建议发放“杭州篮儿”
孩子们还给孙市长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能否给每户家庭发一个漂亮的买菜的竹篮子?就像我们妈妈小时候曾经流行过的“杭州篮儿”,当然在设计上可以更美观、更方便实用(比如可以折叠、便于携带等)。我们想,等到我们的市民都用漂亮、环保的竹篮、布袋代替塑料袋去买菜、购物的那一天,我们的家园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环保!我们热切希望这样的日子不会离我们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