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吕林娟将自己积蓄起来的一万元钱捐给了家乡的村小学。吕林娟在救济新昌山区无钱读书的孩子时,听说当地有位叫俞华娟的老人,13岁开始瘫痪,与瞎眼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临死前让俞华娟也吃了安眠药。但父亲死后,俞华娟却活了下来,独自烧饭生活,现在老人年纪大了,找柴也不容易了。此后,吕林娟便天天注意捡拾一次性筷子,托人送去给俞华娟烧饭,直到前几年俞华娟去世。
吕林娟经常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吃送穿,还将捡来的废布条制成敲背棒和小工艺品,送给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只要碰上她觉得应该帮的老人,都会慷慨解囊。有位83岁老人,儿子读高中时眼睛瞎了,现在还瘫在床上,吕林娟把辛苦存下的5000元钱送给了老人。对劳动意义的争辩
吕林娟为自己拾荒的决定感到高兴。老人说“你不知道,那些孩子多让人惦记!我曾带着两个煮熟的鸡蛋给一位只有一只手的残疾孩子吃,可他舍不得,说有两个同伴动手术,要将鸡蛋给他们吃。多懂事的孩子!我能不爱他们吗?”记者问吕林娟,上街捡破烂遇到熟人是否会感到难为情?她说她不会,因为长在农村,从小劳动,觉得劳动是光荣的事。并且捡破烂是废物利用,有什么不好?有一次,在一家修车摊前捡破烂时,修车的人骂她“贼行狗脑”,但她凛然与对方评理:“请你谈谈对劳动的看法?”弄得对方哑囗无言。老人现在每天要花3个多小时捡破烂,回家途中,还要将一家医院门前的公共座椅擦拭一遍。
吕林娟对人十分慷慨,对自己却很“吝啬”。为了节省煤气,一天只在中午烧一次热饭,其余两餐就吃冷的。吃的东西也非常简单,甚至吃过捡来的食品。碎布拼出300个提兜
其实,爱的种子,早早就在吕林娟心里发芽了。当年,她读完师范到新昌一个偏僻贫穷的村小学教书。“那时,每月工资是100公斤谷子,我总是省着吃。村里很穷,我发现班上的许多学生连饭都没有得吃,我便将谷子分给他们,还有村里的五保老人,我也经常想办法接济他们。”到绍兴市区工作后,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她就给山区的孩子寄出了第一笔钱。在城里上班后,她发现,也有不少孩子家里很苦,有些甚至连早饭都吃不上。拿钱给班上那几个孩子买早点,便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一件事。退休后,她时常在缝纫店边捡些边角碎布什么的,缝成提袋兜、鞋垫等东西,仅从1991年到1993年,她就给家乡的乡亲寄去了350多个提袋兜,250多双鞋垫。她的老伴看着她缝着这些碎布角,心中十分感动,特意画幅画送给她,并题写“千针万线集弃碎为绵绣,常年累月集爱心送乡亲。”以示对她的支持。
如今,吕林娟已是银发飘飘86岁的老人了,但是她的爱心一点也没有老,在岁月中仍然不停地拔节生长。用爱心抢救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