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年糕又成为市面上极受欢迎的传统食品。浙江省温州市、丽水市等地的农贸市场上,近来多次发现含二氧化硫成分的“毒年糕”。最近,丽水市青田县的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联合行动,查处了位于鹤城镇平演村的一家违法加工年糕场所,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节日食品市场,让群众能够放心享用各种年货食品。
几个月前,青田县工商部门就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对这个年糕加工点突击检查,结果发现他们将国家明令禁止的硼砂、焦亚硫酸钠作为添加剂来加工年糕,据经营者称,是为了防止年糕变酸、提高年糕的硬度,而焦亚硫酸钠遇水发生反应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虽然曾受到工商部门处罚,可这个加工点趁着节前市场红火,又开始偷偷制售“毒年糕”。经检测鉴定,该加工点生产的年糕仍含有违禁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县质监局当场查封了加工年糕设备,工商局吊销其营业执照。
在元旦春节期间这一食品和餐饮消费的旺季,浙江省以净化节日市场为目的的“春望系列行动”正在各地展开,针对节日食品消费特点进行集中检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倡议“进正货、走正道、售正牌”的“年货安全送放心”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据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介绍,由于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多个环节,该省一直在探索构建新型食品安全体制,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到流通、餐饮业和食堂消费等全过程监管。
既要解决眼前的突出问题、突发情况,更要完善一套长效监管机制。浙江率先成立了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副省长金德水担任主任,22个相关省级部门为成员。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专家咨询组、暗查暗访组。像专家咨询组,聘请了3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成员,下设的四个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及规划、食品安全形势分析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及检验检测,以及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评估及信息研判。在全省11个地级市、88个县市区,都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不少地区还延伸到乡镇和街道,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也逐步形成,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明确食品监管职责。
浙江省意识到,农村往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地区,农民则是食品安全消费的弱势群体。2004年下半年,浙江省对22个县的160家农村商店进行随机暗查暗访,发现有45.69%的商店存在销售“三无”食品的问题,销售过期、变质、霉烂食品的占29.31%。虽然近年食品安全整治执法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劣质奶粉、毒卤味、假补品等有毒有害食品安全事件屡屡曝光。
有关部门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强化农村食品监管,重点检查农村举办的商品交易会、展销会,加强对乡村小摊点、小卖店的日常监管,防止过期、劣质食品流入农村市场,严厉打击以“送货下乡”为名将假冒伪劣不合格食品卖给农村消费者。另一方面,针对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这一症结,探索治本之策——以“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为重点,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这也是浙江省2005年为民办的十大实事之一。最近,万余家“放心店”共同倡议放心年货承诺活动,店里贴上了放心承诺书、告示牌、放心店商品配送图和年货安全倡议书,让农民群众放心、称心地消费。
截至2005年11月底,浙江省已有760个乡镇开设了连锁超市,覆盖面达59.9%;17346个行政村建起“放心店”,占应建行政村的64%。像临安等23个县市区实现了乡镇连锁超市全覆盖,绍兴县等5个县市区所有的行政村都建起了“放心店”。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消费需求的成长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也为连锁经营业态的扩展夯实了基础。像绍兴市“供销超市”、慈溪市“慈客隆”、湖州市“老大房”等连锁龙头企业,正积极“布点”农村市场,开拓商贸连锁企业在农村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