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垃圾、洗电饭锅、灌洗发水、吃盒饭……在大荣荣美容美发店里见到这个身材中等、衣着朴素的大伯时,记者根本没料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好人王万林。
他曾经下岗没有经济来源,但至今无儿无女的王万林已经靠着自己微薄的收入收留和帮助了387个流浪青少年,并教导他们要走正路,做好事。
这个新年,60岁的王万林还在坚持自己的“好管闲事”,他的目标是——帮助500个流浪孩子。
26年救助300多个孩子
王万林记性极好,他几乎记得每个他救助过孩子的名字。
1979年的一天,王万林在杭州武林门附近的公交车站遇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这个叫冯玉印的孩子来自江西德兴,被人骗到长兴煤矿当童工,他是扒着运煤的车子逃到杭州的,遇见王万林时,他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冯玉印的遭遇让王万林动容,他把孩子带回了家,给他洗操换衣,几天后,又买了车票将他送回了家。
这是王万林救助的第一个孩子。此后,救助流浪的青少年,就成了王万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朝鲜族姑娘李洪春来杭州玩,钱被小偷偷走了。人生地不熟、又不会说汉语的李洪春只能坐在官巷口的街边哭。王万林正巧路过,觉得不能不管,就靠打手势和写字与她交流,并把她领回家住下,一住就是两个月。在通讯并不发达的上世纪80年代,王万林花了很大工夫才联系上李洪春的家人。王万林为她买了去哈尔滨的车票,并把她送到了中转的上海车站。当时杭州到哈尔滨的车票是39元,而王万林每月的工资只有35元。现在的李洪春,在美国旧金山开了一家中餐馆。
来自江西余江的打工青年蒋贵秋,遇上王万林时,他因为赌博输光了钱,正要跟着一伙人去“弄钱”。王万林见状,一把把他拉住说:“千万不要去做坏事!有什么事跟我说!”蒋贵秋一听就哭了,说:“我也不想干啊。”王万林买票把他送回了家,现在的蒋贵秋在老家种田。
高考落榜后流落到杭州的杨大根,在铁轨旁发呆时被王万林发现。当时的杨大根觉得自己无颜回家,又不知道将来该何去何从,正是心灰意冷之时。王万林把他带回家中,苦苦相劝,终于使杨大根重拾信心。杨大根在王万林家住了5年,学了电工,找了工作,娶了妻子,还生了孩子。
……
算上上个月在火车东站附近领回家的那个江西姑娘,到今天,被王万林收留或帮助过的孩子已经有387个了,“还有些就只是帮他们买票送回家,算也算不清了”。
王万林家中珍藏着近900封信,是那些他收留救助过的孩子写给他的。在信中,许多人管早年离异、无儿无女的王万林叫“爸爸”。20多年过去了,许多当年救助过的孩子自己也做了爸爸,他们寄来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这就是您的孙子。”
帮人就要帮在点子上
王万林说自己天生就爱管闲事。但王万林的管闲事并不是瞎管,他有自己的一套。
20多年来,王万林与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离家出走的少年,被迫偷东西的孩子,找不到工作的打工者,因婚姻受父母反对而出逃的小情侣……也许是收留救助过的人多了,王万林练就了一双识人的眼睛。人群中,他一眼就能找出“问题”。
“一般来说,那些穿着校服但身上很脏的孩子,十有八九是离家出走的。”王万林说,还有那些背着包露宿街头的年轻人,多半是花光了路费但又没有找到工作的打工者。
王万林会先与他们聊天,弄清他们为什么会来杭州,问清他们的姓名与家庭地址。之后,王万林会核实是否确有此人。早些年他靠写信和拍电报到当地查询,后来改用电话联系。证实确有此人后,王万林再想办法帮助他。对那些闹别扭的孩子,王万林会为他们买好回家的车票,然后背着他们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孩子回家的时间和车次,再把孩子送上火车托付给列车长照顾,有时王万林会亲自把孩子送回去。遇到有人因受挫而想不开,王万林就先做思想工作,直到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遇到想在杭州找工作的年轻人,王万林先收留他们,并送他们去学手艺,学成之后再帮他们找工作。这段日子里,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曾在他的家里住过,短的两三天,长则七八年。期间,他们的吃住全由王万林承担。王万林每月微薄的收入,几乎全都花在了这些“捡”来的人身上了。
“我喜欢帮助那些有上进心的孩子,”王万林说,“我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岔路口,只要有人肯帮他们,有人相信他们,往好的方向推他们一把,他们就能走上正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如果这时没人管他们,或者有居心不良的人来引诱他们,他们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年少时的王万林曾蒙冤入狱,这段日子让王万林刻骨铭心。“我知道失去自由的滋味,我不想这些孩子经历我当年的事。”王万林开玩笑说,“我家就像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
重要的是教他们走正路
王万林不仅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还管着他们。王万林给自己收留的孩子们定下了规矩:不许抽烟,不许赌博,不许上网,不许夜不归宿,不许结交不良朋友。王万林像个操心的父亲一样,与这些青少年谈心,鼓励他们上进。
曾经有个孩子不听教导参与赌博,把打工挣来的1万多元血汗钱输得精光。对这样的事情,王万林绝对不饶:“我当时气坏了,抓住他就打了过去。后来我对他说,打工挣的钱来之不易,你能明白吗?如果你对我的做法想不通或者恨我就说出来,我们好好谈谈。他说明白的,以后再也不赌了。”
“就算他们觉得烦我也要说,应该有人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让王万林欣慰的是,他收留过的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听话的”,因为他们知道“管他们是为了他们好”。
直到现在,一些他收留过的孩子遇到想不开的事情时仍然会给他写信。
“12岁到22岁的青少年,逆反心理最强,不能强迫他们听自己的话,要坦白地跟他们讲大人的想法,也要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说这话的王万林俨然一个青少年心理辅导师。实际上,的确有不少家长听说王万林的事后打电话来询问怎样才能管好孩子,其中甚至有远在天津和齐齐哈尔的家长。
回报的事从来不去想它
然而,不是每次助人的过程都那么美好。
王万林领回的江西少年华强(化名)是来杭州找工作的,但一直没找到。王万林让华强在家住下,告诉他不用担心吃住,安心去找工作。不料两天后,华强偷走了同在王万林家住宿的另外两人的手机,去向不明。
还有一个受王万林救助的孩子借了王万林的3000多元钱后一去不返,王万林写信去问,人家却回信说“反正其他你帮过的人会给你钱的”。
事实上,即使是对王万林感恩不尽的孩子,如今也不支持王万林的举动。在杭州做了网络公司老板的冯知(化名),当年也曾是王万林救助过的孩子之一。成家立业后的他给王万林买过电视、空调,操办过五十大寿,但就是不愿意给王万林钱。“给你钱,你就拿去帮助人家。那些人吃你的,用你的,什么事都要你管。但这么多年来你帮过的人里面,有几个来看过你的?”
“他这话也有道理,”王万林说,“但帮助流浪的孩子能给我快乐和满足,我做这些事并不是图他们回报,所以他们怎样对我都无所谓。做好事,心态更要摆好。”
要帮助500个流浪者
2000年,王万林下岗了,月收入锐减为200多元。为了维持家中的流浪青少年的生活,王万林开始了打工生涯。今年已经60岁的王万林目前在大荣荣美发店做管理工作。美发店的老板和员工很支持王万林做的事。他收留救助的孩子,就有不少在这里工作。美发店为员工提供伙食,老板特别关照,王万林可以把剩下的饭菜带回家,替他省了不少钱。
此外,20多年来不断地送流浪青少年回家,王万林与杭州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每逢王万林“捡”到流浪青少年并要送他们回家时,车站的工作人员都会在售票和进站上车时尽可能地给予方便。
“其实我是穷帮穷,”王万林说,‘政府有专门的机构收留流浪青少年,但总有管不过来的时候。我的能力有限,但我看到一个就要帮一个。我的目标是帮助500个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