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一只破茧而出的彩蝶,历经一年“托管”变局的杭州汽车发动机厂,于三个月前再获新生。这家细数了48个春秋的老国有企业,在“伤痛”之后,重拾信心和力量,全力以赴,向着“1月份预计生产发动机3300台,再创历史新高”的目标迈进。
破茧而出欲发新生
据了解,同属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山东潍坊柴油机厂和杭汽发,因产品同质化,20多年来一直存有兄弟之争。在市场上,也是互相拼打的强劲对手。
与其同质化竞争的杭汽发被中国重汽集团安排由山东潍柴进行“托管”。2004年3月,“潍柴动力”现身股市,这也意味着直属中国重汽集团的杭汽发,从此步入了另一条人生轨道。
由于从生产到销售,都必须接受山东潍柴的统一安排,杭汽发失去了主动接订单的权力。去年1至3月整整一季度,杭汽发都在“质量整顿”,基本停产。从“管家”手中拿到的本已不多的订单,主要是价格较低的工程机械发动机,去年7月到9月,计件工人的工资,萎缩到了500多元钱一个月,企业亏损达4000多万元。当时,杭汽发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裁员。
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意识到事件危险性的中国重汽集团,重新调整杭汽发领导班子,同时将其汽车发动机的采购订单全部交给杭汽发。历经一年之痛,杭汽发开始迎来艳阳天。
新年头月产量要创新高
尽管这一年的动荡,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形势明朗后,杭汽发便迅速恢复了生产经营工作。
2005年11、12两个月,生产发动机同比增长52%,占全年销售量的1/3。在11月恢复生产的基础上,12月实现月销售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73.6%,为历史上最高水平,两个月实际增加利润5209万元,在弥补前十个月累计亏损3709万元的情况下,全年预计实现利润1500万元,安排社会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各项经营指标较同期均有较大提升。
据了解,为了贯彻市政府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开门红”会议精神,该企业一季度安排生产发动机10600台,是去年全年产量的48.5%。但由于受到场地限制,一些技改扩能项目不能开展,为此,全厂2000多名职工服从大局,放弃元旦佳节,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生产活动中。截至目前,平均日产销发动机130台,比历年产销记录提高30%左右。
“1月份产量预计可达3300台,这将创下我们杭汽发历史新高,我们也将顺利实现企业开门红。”年轻的厂长、党委书记李克宽说。
“腾笼换业”迫在眉睫
记者看到,在市府大楼、西湖文化广场和白马公寓等高楼的簇拥下,建于50年代的厂房,已有些喘不过气来。工厂的陈旧与周边的环境极不协调。厂区主干道上“满怀信心跨入2006年”的巨型气拱门和道路两旁摆满着需要在夜间才能运出的发动机,给人以一种现代和历史强烈反差的感觉。
杭汽发人说,杭汽发的今天正像一只即将破茧待出的“蝴蝶”,但何时能够“振翅”却尚需时日,原因是工厂不可能再在现有城市的黄金地段继续发展,企业需要做大,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择地搬迁,这也是杭汽发多年来为之努力而尚未了却的一桩心事。
“我们企业规划,通过新增一条发动机柔性生产线,三年之内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形成80000—90000台的年生产能力。但在现有厂区内进行技术改造填平补缺后,产能只能达到50000台/年。”党委副书记陈永根说。
据了解,杭汽发自主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欧Ⅲ发动机”预期今年四季度可以批量生产,该新产品投产后,企业的产能提升还可为社会提供大约500个劳动就业机会。目前,他们正积极规划着工厂的易地搬迁,根据企业未来发展规模,在完成搬迁和继续投入后,企业的产能与目前相比,可实现再建一个杭汽发。杭汽发已全面确立了2006年的生产经营规划,力争2006年实现产销发动机比2005年翻番增长,进入杭州市“2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15—3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队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