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5日开始,衢州市12名公开选拔产生的副县级领导人选陆续到新单位报到,标志着备受关注的第六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顺利结束。
这次公开选拔共推出12个副县级领导职位,有650名符合条件的人员报考, 600人参加笔试,73人进入面试,对36人进行组织考察,12个目标职位最终全部确定了拟任人选(具体名单详见第四号公告),公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第一次实现公开选拔目标职位全部开考、所有职位全部选到拟任人选、所有目标职位的职务安排全部一次到位,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本次公开选拔工作特征明显,亮点纷呈:
亮点之一:专业性职位比较多,有效发挥了公选手段的功能作用
本次公开选拔推出的目标职位中,专业性较强的有6个,占了职位总数的50%,是我市历次县(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比例最高的一次。对这些职位的报考者,明确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其它6个职位也设定了一些特殊要求。这些职位通过正常的干部选拔一时难以选到合适的人选,但领导班子结构又确实需要。这种目标职位设置与公开选拔适合选拔紧缺人才的特征相一致,较好地发挥了公开选拔的功能作用。
亮点之二:过程比较规范,严格按照《规定》开展
这次公开选拔是中央《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实施之后,衢州市首次开展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选拔过程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比较规范。
公选过程安排了宣传发动、推荐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确定拟任用对象、公示、办理任职手续八个步骤。在报名资格条件设置上,明确报考者必须符合《条例》第六条规定的6项基本条件;必须是现任正科级领导职务且满一年,或者是现任副科级领导职务且满四年的人员。仅对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报考专业性较强职位的任职资格条件作适当放宽。为了确保公选过程规范有序,"公选办"事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对公开选拔的职位范围条件、程序时间方法、组织领导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在公开选拔的每一个阶段,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规范要求,责任到人;在报名、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实施之前,分别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会议和工作人员会议,研究问题,部署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资格审查中遇到的资格条件难把握等问题,市委组织部及时召开部务会议,按照只定原则不对人的精神研究确定解决方案,严格把好关, 678名报考人员中,有28人没有通过资格审查。
亮点之三:考试的针对性强,注重测试实际操作能力
笔试、面试是公开选拔的关键环节。为了增强考试的针对性,笔试试题增加了主观题、应用题的份量,分值达到60%。公共综合知识试卷的作文(申论)题根据不同职位的职责要求设置,分值也不相同。其中要求有较强文字组织能力的两个职位作文分占总分的30%,其它职位占20%。对6个专业性较强的职位,除考核公共综合知识外,加试专业知识,笔试综合成绩按照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5:5或4:6的比例确定。
面试题目针对目标职位设置,题型以情景性、应用性的为主,侧重测试应试者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面试主考由目标职位所在单位的市级主管领导担任,评委由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目标职位所在单位领导、有关专家组成,其中6个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各聘请了2位省级有关单位的专家担任评委,优化评委结构,提高识人选人水平。
由于笔试、面试的针对性比较强,较好地解决了高分低能的问题。选拔产生的12名拟任人选,均从事过或现正在从事与目标职位相关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岗位适合度比较高。
亮点之四:时间安排紧凑,效率比较高
这次公开选拔时近年终,又逢先进性教育和各级组织部门自身正在进行先进性教育,同时省委正对我市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央“5+1”文件情况进行检查,组织部门的工作任务非常重,给公开选拔的力量调配和时间安排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保质保量做好公开选拔工作,在确保公选各个程序规范严谨的基础上,尽量压缩时间,精简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经常加班加点。各组之间配合协调,分工合作,公开选拔紧张有序开展。整个选拔过程从2005年12月5日召开动员会正式开始,到2006年1月7日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拟任人选,前后仅用1个月零2天时间,期间还隔了一个元旦节日,比历次的公选缩短了近一个月时间,实现了高效率,为公开选拔的经常性开展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亮点之五: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对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对公开选拔工作作了专题研究,厉志海书记亲自巡视笔试现场,对公开选拔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确定拟任人选时,市委思想统一,态度坚决,12个目标职位最终全部确定拟任人选,并且职务安排一次到位,各方面反映比较好。在公开选拔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公选办”及各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了公选工作科学规范、紧张有序地开展。公开选拔开展之前,对前5次的公选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对全市符合条件的人员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并有效借鉴兄弟市地的成功经验,反复酝酿公选方案,先后8易其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方案,为公开选拔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公选过程中,着力推动创新,不断完善细节。推荐报名以组织推荐为主,符合条件的人员一般由组织推荐参加公开选拔;对应试者的笔试、面试成绩,全部由“公选办”以信函的形式直接通知本人,有效地克服了部分干部怕考不好丢面子、怕被误解等心理障碍,确保了报考率。综合实行了差额考察、“两圈”考察、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等改革措施;安排了走访考察对象配偶所在单位、家庭居所及所在社区的环节,随机抽取5名考察对象的邻居进行民主评议,听取群众的意见;采取考察时现场拍照、把考察情况制作成课件以投影形式提交市委常委会等措施,增强考察和任用工作的直观性,努力达到好中选优。
衢州市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公告
(第四号)
衢州市第六次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工作于日前结束。经任前公示,市委任命或提名下列12名同志担任副县(处)级领导职务:
方焕云任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信访局副局长、局务会议成员
王青阳任中共衢州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衢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叶雪康任衢州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祝仁卿任衢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祝云土任政协衢州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汪小英任衢州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周卫华任衢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陈政 任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樊笑安任衢州市建设局总工程师、党委委员
毛金有任衢州市审计局总审计师、党组成员
颜文 任衢州市统计局总统计师、党组成员
陆良贤任衢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总工程师、党委委员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浙江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浙组[2003] 13号)和公开选拔的有关规定,对以上12名同志实行一年试用期。
衢州市第六次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
200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