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能源投资市场长袖善舞的浙江商人,开始把更多的目光转向海外。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5日,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杰称,浙商2005年的境外资源开发取得新进展,当年投资资源开发型项目总额超4亿元,拓展了新的投资领域。
4亿元投资8个资源项目
王杰是在当日由浙江省统计局举办的“2005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述消息的。他提供了这么一个数据——去年,浙商在境外共投资了8个森林和矿产等资源开发型项目,中方实际投资49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4亿元。截至2005年末,浙江省在境外已共投资24个资源开发项目,中方实际投资8867万美元,“境外资源投资热潮正在浙江企业中兴起”。
事实上,浙商“走出去”开发资源是去年才显山露水的,一个典型案例是该省“隐形富豪”傅建中投巨资在俄罗斯做“森林大王”。去年6月,在国家发改委和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上,浙江新洲集团拿下一个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项目。新洲集团董事长傅建中透露,按照协议,新洲集团将获得俄罗斯一面积为24万公顷的林场25年的采伐权。该项目总投资人民币3.5亿元,其中新洲集团安排自有资金1.04亿元,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2.46亿元。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人士25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为浙江企业近年来首次在俄罗斯投资大型项目,也是该省第一个赴境外大型资源类开发项目。此外,去年上半年,宁波兴隆车业有限公司和长青实业公司也着手在非洲刚果(金)开发铜矿和钴矿。
政府力挺企业开发全球资源
根据记者调查,浙商2005年开发境外资源的投资额其实远不止官方公布的4975万美元。目前,仅在矿山丰富的越南,就活跃着一大批浙江商人。其中,越南浙江商会会长邹青海已获得该国一座年产铬铁30万吨的铬矿20年的开采权,投资金额预计超过1.5亿元。
“浙江是资源小省,全省一次能源自给率只有5%,本地资源和投资渠道的匮乏使得浙江民资急需新的出口,‘走出去’是必然的。”上述浙江省发改委人士称,以往浙江民企赴境外创业,以涉足汽车零部件制造、服装、皮鞋箱包为多。如今,越来越多的浙江民资瞄上了全球丰富的矿产、森林等资源,淘金路径越走越远。
浙江官方对企业经营全球资源的扶持,或许是浙企大规模走出去搞开发的另一原因。记者此前从浙江省财政厅获得的《浙江省实施“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2005年开始,浙江企业赴国外进行资源开发(包括农业、矿业、能源、技术等)将享受政府“资助”,对中方企业当年累计投资在100万~5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10万元,投资在500万~10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20万元,投资在1000万~30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30万元,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资助人民币50万元。
相关新闻
一天130家企业消亡背后
18日举行的浙江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浙江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寿命不长,存活率不到五成。
此次大会发布了《2005年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情况得出数据:2004年,浙江每天约有240家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同时每天也有130家企业注销关闭,存活率仅为45.83%。
报告称,浙江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够强,产品主要靠模仿,来料加工、OEM业务的比重较大,原创性、自主性产品偏少。据调查数据,浙江80%的中小企业近年来没有进行新产品开发。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浙江拥有各类中小企业30.41万家,占全省总企业数的99.6%;资产总量35683.81亿元,占全省总资产的82.6%;从业人员1130.71万人,占全省总从业人数的82.7%。另一个关键数据是,在全国500家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中,浙江共有105家入围,占总数的21%,居全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