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联通第一分钟申请、第二分钟开通,开了移动通信入网模式改革的先河,今天,又在地区通信一体化方面先声夺人。
对频繁往来于苏浙沪三地的人士来说,1月18日是个好消息。
这一天下午2时,上海、江苏、浙江三地联通公司在上海、南京和杭州同时宣布“长三角商旅卡”业务正式上市。这意味着从1月18日开始,持该卡的联通GSM或CDMA用户在长三角地区任何一地漫游,其手机资费不再是“长途和漫游”的高额累加,而统一为漫游加长途总共0.4元/分钟。
这个数字与以往漫游0.6元/分钟+长途0.7元/分钟的资费标准相比,足足减少了70%的话费支出。上海联通的人士称,只要进入“长三角网”,只需一个号码,便可以“四毛畅游江浙沪”。
十几年前,联通第一分钟申请、第二分钟开通,开了移动通信入网模式改革的先河,今天,又在地区通信一体化方面先声夺人。
有关人士表示,长三角的统一资费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国家政策和区域经济的特点组成区域通信网络,并在通过专家论证后建立的市场化资费方案。“这个资费标准必然比现在的收费更合理更便宜,更符合市场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
通讯革命的导火索
早在2002年,长三角通信一体化的思路便开始萌芽。
这一年下半年,一群在大小洋山干活的上海工人和在附近捕鱼的舟山渔民,不经意中成了这场通信革命的导火索。
大小洋山地属浙江省,而它作为深水港的开发则由上海方面承担。于是上海工人一旦在洋山作业,手机就处在漫游状态,打一个电话一分钟就要1.3元。为解决这一矛盾,上海联通不得不将边界机站的功率扩大到能覆盖洋山的范围。
然而问题并未解决,上海工人的手机漫游问题解决了,但舟山的渔民在大小洋山捕鱼,却不得不成为上海联通的手机漫游客户。于是,浙江和上海两地的联通公司以大小洋山为试点,开始探索长三角地区通信一体化的有效方式。两地机站各自把发射功率减弱,将大小洋山变为一个非漫游区,在这一区域的浙沪两地联通用户便不再为漫游费头痛。
大小洋山的“试验”得到了用户和政府的一致支持和好评。对浙江和上海的联通公司来说,下一步就是要在国家通信相关政策的框架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国家主管部门的同意,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通信资费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各电信公司执行严格的行政区划管理,条块分割非常严重。各电信公司业务范围一般以省际作为划分的依据,它们提供的服务一般也就局限在各自公司的属地范围内;一旦各自公司的手机用户离开其所属地,在异地由于各类原因导致手机使用不便时,其所属的电信公司往往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资费上,各省之间也是各自建立价格体系,省与省之间是不共通的。
这种情况下,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通信一体化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尽管江浙沪两省一市之间经济块状各有特色,但通信产业有其特殊性。就技术而言,它具有高度的同质化特征,区域之间不存在分歧。而且通信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一种手段。作为基础产业,在目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通信一体化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助力器。
继大小洋山的有益尝试后,2003年上半年,通信一体化正式进入江浙沪三地联通分公司之间的省际讨论,思想上基本得到统一。浙江联通的总经理朱评曾给出一个精彩的“算账论”:“不算小账要算大账;不算眼前账,要算未来账;不算局部经济账,要算整体经济账。”
在技术上,无线网络具有漂移的问题,这也是无线技术的特点,边界上的各地机站发射功率的增大,必然导致漫游费的重叠。于是在2003年下半年,三地从大局出发,以双赢共赢为目的,各自将边界机站的发射功率适当减小,最终实现了三地边界网络覆盖的无漫游区。
近两年后,实际意义上的“长三角网”最终浮出水面。
“联通此举是一次用通信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益尝试,打破了通信壁垒,打造了崭新的计费网络。”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坤说。而“长三角商旅卡”的诞生,将彻底改变移动通信以行政区域划分的条块分割,使长三角地区在国内第一个真正成为自由通信的特区。
经济一体化呼唤通信大合作
十几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起步较早的珠三角地区。以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为契机,长三角地区“后发制人”,在许多方面已全面超过了珠三角地区。南京邮电学院副院长张顺颐教授认为,在通信一体化方面,珠三角地区只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其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需求方面,比起长三角要小得多,而且缺乏广域通信实验的说服力和典型意义。长三角地区就不同了。这是两个省份最发达地区和上海市的组合,是最典型意义的通信实验区。
最近几年来,得益于两省一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长三角地区在经济、交通、人才资源、旅游、信息资源方面不断融合,经济上相互渗透,商务上互动频繁,成为名副其实的“3小时经济圈”。三地联手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和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
交通设施一体化的步伐迈得最快、最大。在长三角大交通体系规划中,京沪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新长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杭高速铁路,以及杭州湾跨海大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崇海大桥等都已相继筹建立项及上马。由此,杭、嘉、湖、甬、绍、宁、苏、锡、常以及周边大小百余城镇都将在上海3小时车程的辐射圈内,原来相互割裂的行政区域逐渐成为真正的经济区域。
开放市场、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各种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的长三角一体化目标,正在逐步得以实现。
要实现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是关键因素。在江浙沪签订的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协议书中,都把各地携手互动、共同打造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因为没有通畅的信息一体化,就不可能有“长三角”经济的一体化。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电信业发展迅猛,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占全国的18%,遥居全国前列。但是,要适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有关专家建议,长三角的电信发展必须着眼于大联合,进行区域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快通信一体化的进程。
此次中国联通三地分公司自拆通信“藩篱”,共推“长三角商旅卡”,便是满足地区经济一体化需要的最好示例。
近年来,长三角电信行业的沟通协调机制已经形成了初步架构。张顺颐教授建议,下一步应着力建立多层面的横向协调机制,并使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兼顾各方实际利益。如建立江浙沪通信管理局领导联席会议、长三角通信发展经济协调会等制度,开辟沪宁杭通信高层论坛等形式,推动各种资源的整合,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更好地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
当一个产业的发展正切合于一个区域的融合,它所昭示的前景也将无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