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年头,尽管七节八节、土节洋节,多得让人数不过来,但中国人最看重的依然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
稍稍回味一下,每一个人都可切身感受到,这些年来“过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衣食住行、消费结构的变化,用“天翻地覆”形容实在一点不过分。
先说穿的,以前盼过年,是因为只有过年才有可能换件新衣服。而现在,谁没有几套、十几甚至几十套衣服呢。
再说吃的,那时,农家锅里一年到头不见“油星儿”、不见肉是常事。只有过年了,辛劳一年的农民才能割上几斤肉,买肉要买“膘肥”的。现在,老百姓从“短缺经济”中走出来,以上帝的身份去欣赏满市场的“大优惠”、“大酬宾”。
还有住的。农家的土坯房、黄土墙也一户户变成了砖瓦房、新楼房。在城里,一路蹿升的房价,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人们追求居住舒适、宽敞的生活质量。
还有越来越方便的节日出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的“回娘家”串亲图,成为意味深长的昨日风俗画。
从“过年”看这些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真有沧海桑田、恍若隔世之感。经济发展了,市场繁荣了,物资充足了,人们“过年”的消费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过年人们不再仅仅忙吃忙喝忙新衣。就拿传统的拜年来说,也不似以前,携妻将雏,走东家,跑西家,作揖拜年了。而是发个短信或打个电话就搞掂了。孩子们也不像过去满大街跑,如今不少人足不出户在家上网玩电脑看电视,更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驾着私家车,举家往国内名山大川赶,往国外的都市景点赶。
岁月变迁,主题更替,如今中国人过年正从传统的“吃穿年”走向“休闲年”。从过年传统的这一个个变化中,我们似乎从中看到了观念的更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百姓话过年
与以往比较,拜年形式有了明显变化,从最初的登门拜年,到后来的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呼机拜年、短信拜年、电子贺卡,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拜年,真是年年新变化。
杭州下城区朝晖七区100幢2单元502室范金凤
当年可没有现在这么多民工,每年过年回老家,买张火车票,差不多随到随买。
杭州景芳一区8-1幢2单元502室施兴赵
记得30年前过年,每人发给你半斤猪肉票,要“化”出一桌桌荤菜,叫我这个当家女人,那个难哟。
杭州上城区下华光巷70号1单元704室傅修明
早年过大年,想吃肉却没有得吃,现在上了年纪,到处都是大鱼大肉,却不想吃了。
杭州南星桥紫花苑8幢102室周景寿
我们家日子紧,当年过年常常买只大猪头,鲨鱼鲞焐焐、黄豆儿烧烧,还舍不得吃,要吃半个多月呢。
杭州嘉绿西苑48幢402室潘平波
想当初,吃的用的紧巴巴不说,几个伢儿还吵着要添新衣服,袋儿里又只有这么几张钞票。
杭州美政花园8幢2单元502室钟建萍
当年过年,文娱节目单调的很,除了听广播,看一部新电影,剩余时间就是聊天晒太阳。
杭州梅花三胜公寓3幢1单元801室郎滨涛
老房子过年,大年初一,邻居年年都是你送我一碗年糕胖、爆米花,我还你一碗番薯干、花生果,礼虽轻,情义重,直到现在还常常怀念。
杭州闸弄口新村3幢8号门301室赵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