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宁波兴隆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一清在万里之外的刚果(金)露天铜矿里给余姚亲人拜了年。去年一年,这个小公司在非洲开发铜矿、钴精矿等资源,仅铜矿的销售额就高达2000多万美元。
正当温州“炒煤团”欲哭无泪、撤资逃离山西矿山时,一批浙江商人悄悄地前往非洲、俄罗斯、中东设厂办公司,开始他们的“淘金”之路。据我省有关部门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去年浙商在境外共投资了8个森林和矿产等资源开发型项目,中方实际投资49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4亿元。
3个月就赚了50万美元
作为赴非洲“淘金”先行者,“兴隆车业”的主业是自行车,年产量达65万台,产品100%出口日本。
2004年4月,苏一清第一次踏上了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金)的土地,当初只为了想推销自行车产品。但他发现这个国家的铜矿、钴矿、钻石等资源储量很多,铜矿储量约为6500万吨,并且都可露天开采,含铜量品质极高,“20%的铜矿石遍地都是”。
此时,在国内,铜、钢材、铝材、塑料……几乎所有的原材料都在轮番涨价。看准了矿石业的机会,苏一清在当地租赁了仓库、雇佣了一些当地人,开始收购散矿石。2004年8月他发出第一批200吨铜精矿,到11月份刚果(金)的雨季来临时,苏一清共陆续运回了800吨铜精矿,获利达50万美元。
占了国内10%钴进口市场
尝到甜头的苏一清一鼓作气,在刚果(金)“西加西”和“哥来迪”矿区租下3个铜矿,承包经营开采。去年,苏一清还瞄准经济价值更高的钴精矿。这种矿提炼出来的钴,是我国军工、航空航天、电磁等领域需求量很大的稀有材料。
去年,苏一清的矿石先从刚果(金)通过公路运输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随后转运到该国的得班港,然后装箱出口到国内。
目前苏一清钴精矿的产量已占到整个中国钴进口市场10%的份额。至于进口钴精矿的利润有多少,苏一清不愿意透露,但知情人士称,比起铜矿石,每吨售价为17万元人民币的钴精矿的利润要“丰厚得多”。
这位知情人士还透露,“‘兴隆车业’是少数经过外经贸局审批的境外投资企业,由于审批周期比较长,许多浙江商人采取的是‘先干起来再说’的办法。”
一年4亿投资境外开发资源
事实上,到国外“掘金”的企业在浙江已经有一个群体。仅仅宁波一地,就有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到泰国、日本、韩国等地回收废饮料瓶资源,直接在当地建立再生中空涤纶短纤维工厂;宁波京甬进出口公司利用孟加拉国资源,在当地开办羊毛衫针织厂;宁波海天进出口公司利用尼日利亚当地资源,开办了一家箱包工厂。
“浙江是资源小省,全省一次能源自给率只有5%,本地资源和投资渠道的匮乏使得浙江民资急需新的出口,‘走出去’是必然的。”省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说,去年浙商在境外共投资了8个森林和矿产等资源开发型项目,中方实际投资49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4亿元。
他还断言,“越来越多的浙江民资瞄上了全球丰富的矿产、森林等资源,淘金路径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