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未竟的心愿两代人共同的梦想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等了30年。”说这话的时候,言隽达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浙东引水工程的总体布置图。
对于这位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来说,图板上所绘制的每一条河流应该早已是了如指掌,但是面对这张地图,他还是端详了良久,久久不愿将视线挪开,那专注的神情如同见到了初生的婴儿一样,激动不已。
“考察验证了几十年,终于要从文字变成现实了!”
在言隽达老总工的印象中,浙东萧绍宁舟杭州湾南翼一带一直是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地区,但是“老天爷给它的水却总是不够”。据有关资料显示,宁波、绍兴、舟山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平均的72%,水资源不足成为了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浙东地区的缺水问题,水利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清澈丰富的富春江水,通过水利工程引到绍兴、宁波、舟山这些浙东缺水地区,进行一次水资源的大调配。1971年出现大旱后,有关部门开始有组织地对“富春江引水工程”进行前期研究、考察和论证工作,但是不久,水利专家们就在具体实施方案中遇到了难题。
言隽达总工把目光停留在了曹娥江的河口,他用手指在上面画了一个圈,说:“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从地图上看,曹娥江水自南向北一路蜿蜒,是浙东地区通往钱塘江唯一的河流。只要在曹娥江口建一处大闸,就可以使曹娥江由外江变为内河,使富春江、杭甬运河、曹娥江和姚江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内河流域,水资源就可以在广袤的浙东平原进一步合理调配。但水利专家在考察后发现,在曹娥江河口建大闸,将存在一个致命的隐患——大闸可能会有一天因为泥沙堆积而无法开启。
曹娥江口的位置非常特殊。它正好处在钱江潮的入口处,每年这里都会因为潮水冲进大量的泥沙,在曹娥江口以及中下游堆积。“如果设置大闸,势必会加重淤泥的堆积,直至最终影响大闸正常开启。”
言隽达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曹娥江支流上的三江闸,就曾经出现过因为淤泥堆积无法开启的情况,造成了上游的内涝。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曹娥江口淤泥堆积的问题。”但是,要想改变泥沙堆积的位置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言隽达说:“治理潮水的路径就像教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一切只能慢慢来。”
钱塘江属于典型的游荡性河流,主槽频繁摆动,危及两岸。几十年来,钱塘江治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人们用围垦的方法,渐渐地把钱江潮水流经的路线基本稳定在一条主槽上,解决了闸口淤泥堆积的问题。
与此同时,与浙东引水工程相关的配套工程纷纷在近两年实现了开工:杭甬运河的改造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绍兴、慈溪、余姚、宁波、舟山等城市引水工程目前已经兴建;宁波周公宅水库等几个重大水利工程正在或即将实施。按照言隽达的话说,再也不能“只摇尾不摆头了”。
曹娥江大闸工程的启动,让言隽达充满了喜悦和憧憬。“不少最早参与浙东引水工程前期研究论证工作的同志,现在都已经过世了,就让新一代年轻人来实现他们未竟的心愿吧!”
引水不是简单的调水 调配牵动浙东“水神经”
“浙东引水工程不是简单的区域间调水,而是结合水源、河道、水库以及引水管网等渠道,将水资源跨区域地进行优化配置的供水体系。”
在陈永明眼中,浙东地区星罗棋布的河道、水库、供水管网就是一条条“神经”。这些供水“神经”各司其职,共同支撑起了整个浙东引水工程的供水网络。
从地图上看,浙东引水工程是一项极其庞大的水利工程。工程主要由引富春江水的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工程及其输水河道(与杭甬运河相连)、曹娥江大闸、曹娥江上游新昌钦寸水库、曹娥江以东配套输水建筑物以及舟山大陆引水工程等组成,总投资60亿元。
“与普通的调水不同,我们现在的设想是把不同区域的水在不同的‘水神经’中进行分段使用。”按照这样的设想,浙东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思路是:以富春江引水至萧绍宁、大陆引水至舟山,形成分源配水、分质供水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采用水资源区域配置,将促进每个地区有效地开发原有的水利资源。”
舟山,是这个引水工程中地理位置最远的地方,也是浙东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有数据统计,舟山50年来受到严重干旱28次,连续30天以上的旱情平均1.2年发生一次,人均用水量只有全省人均量的四分之一。
因此,当曹娥江大闸施工工地欢声鼓舞的时候,舟山人也在心里唱起了欢乐的渔歌。舟山水务局副局长郭力泉告诉记者,目前舟山一期大陆引水应急工程已经通水,通水量每秒是1立方米。郭力泉说,如果2010年能完成二期引水工程,每秒供水量还会再增加4个立方米,这对于舟山来说,将意味着彻底摆脱缺水的困境。
“现在的舟山,交通上要建桥和大陆接轨,通讯上要和大陆联网,如果能在水资源上也和大陆共享,那舟山的发展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