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冬笋采挖时节,磐安县双峰乡西告村农民羊汝林才几天就已在自家竹山上采挖了30公斤冬笋。他说,多亏科技特派员帮助改造了竹山,使冬笋旺发。自己挖了多年冬笋,往年的收成还不如今年几天多呢。
在磐安,20名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引进项目、技术和品种,建立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等示范基地,给当地农业催生出了新效益。据统计,去年该县科技特派员共建设基地28个,实施面积4000多亩,引进新技术15项、新品种20个,实现产值7300多万元。
双峰乡有毛竹9620亩,由于长期处于失管状态,每亩年效益仅200元。省科技特派员孙敏华来这里后,提出了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的建议,并请来省林业专家给当地农民授课。羊汝林建起了10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了抚育、复垦、施肥、勾梢。经过两年培育,毛竹产量明显增加、质量也得到提高。这样一来,竹子的售价由过去的每50公斤18元涨到了22元,就连勾梢后的竹梢也被加工成大扫把。羊汝林说,竹林改造的效益已开始显现,每亩竹山年产值可达600元。再过一两年,竹山四季产笋时,效益将更好。新品种的引进也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在磐安,番薯多被作为猪饲料,大家都以谁种得大为荣。自省农科院厉永平引进了迷你小番薯后,当地农民的评判标准变了。大盘镇北桥村农民周会有算了一笔账:迷你小番薯每个虽然只重50至150克,但生长周期只有80多天,是原品种的一半。这样,下半年就可以种两茬,且产品全打进上海超市,仅一茬的亩收入就高达1500元。种小番薯能赚钱如今变成了农民的共识,今年全镇将发展小番薯300多亩。
值得一提的是,磐安县科技特派员以基地为依托,主动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村级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使全县有了一支“撤不走”的本土科技人才队伍。据统计,两年来,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了各类家用技术培训近200期,受训农民1.6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