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巷98号终于要开放了!昨天,杭州市下城区政协代表38人参观了历史建筑孩儿巷98号,听取了文物建筑修复保护和利用的情况。本报记者独家受邀,提前目睹了修缮后的孩儿巷98号,并且得知它将作为“陆游纪念馆”、“下城文史馆”择日对外开放。
浓浓的陆游味
昨天上午10时,记者来到了孩儿巷98号,大门左侧有块石碑被红布包裹着,修整过的白灰色外墙透出了一股新生的气息。这幢普通的晚清民居在历经“保”与“拆”之争、以及一年多的修复工作后已然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从大门走进“一进”大厅,中堂矗立的暗褐色陆游木塑像赫然入目,它的后背衬着陆游在孩儿巷写下的著名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两侧护墙上,依次悬挂陆游的生平介绍、3幅来杭赶考和4幅在杭当官的意境画。侧房、二进厢房为陆游诗词、碑拓实物展示区,如《剑南诗稿》、《南唐书》等,后花厅则为贵宾接待室。
再往里的“三进”是下城文史展区。两侧房用活动展板陈列曾经在下城地域内出生、生活、学习、工作、居住过的历史名人生平、成就展示;中堂是历史遗迹展示。目前,二楼暂时作为临时的展示区。
本身就是工艺品
古朴的墙木、木门上各种栩栩如生的雕刻配上房顶挂着的盏盏红灯笼,修葺后的这里一切都井然有序,古色古香。难以想象就在两年前,这里还住着29户人家。当时,房子除了几处梁架、几扇隔窗还保存较好外,其余都面目全非,几乎就是一处破烂不堪的危房。
“这里最大的价值并不是纪念馆里的东西,而是它的修缮价值。因为几乎每一样都是按照原始的状态来的。”这里的工作人员拿着孩儿巷98号在修缮前的照片带着记者一处处进行对比。
在原来的这一组照片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二楼前楼东侧间,从当时的照片看来,房屋已经严重倾斜,屋架也全然没有,房顶上的瓦片零零落落,里面原有的蚌壳窗中珍贵的蚌壳几乎绝迹。于是记者迫不及待地走上楼去看一看,没想到,这间曾破旧到无法想象的房间,不但房子的原结构恢复过来了,而且施工人员还在窗户中钉上了从各地收集来的蚌壳。据说,这种蚌壳窗是明清时代江南建筑的一种特色:上面的贝壳片是靠手工磨制出来的,工艺比较烦琐,所以当年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这种“蠡壳窗”。清代中叶以后出现了玻璃,“蠡壳窗”也就消失了。
仔细地走遍这房屋的每个角落,记者发现每处都有惊喜。每处木门上的各种雕刻有挑水砍柴的,有挥锄耕田的,栩栩如生。进入房屋三进,眼前的“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显现着主人的幽雅。
就等着揭开门口的红布了
孩儿巷98号从2004年8月开始修缮,至2005年5月完工。
在最后陈列布展阶段,经过各路专家和学者的热烈讨论,最终,“陆游纪念馆”、“下城文史馆”的陈列方案设计由设计单位公开投标经专家评审决定。下城区建设局的负责人表示,孩儿巷98号所有的修缮和陈列工作都已经完成,就等着剪彩开放了。
现今负责管理孩儿巷98号的张师傅从修缮之初就住到了这里,这里缺了多少梁,断了哪根柱子,修缮后又多了多少东西他心里一清二楚。他说自己要在这里长呆着,好好地看护着它。张师傅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就等着揭开门口的那块红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