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的全称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车,即由社会集团公款购买、使用的轿车,一直被视为我国政府运行机制中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之一。杭州市人大代表沈兰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机关本级车改的议案”。
现行公务用车存在五大弊端
有资料披露,目前我国的公车浪费现象十分惊人。调查显示,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公务用车成本普遍在每公里6至8元之间,而市场运营轿车每公里成本仅0.7元左右。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在6%至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很多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据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财政不堪重负的大包袱。
为此,沈兰代表认为,“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着五大弊端”,其中包括超标配备使用小汽车,公务交通费用不断上升,财政不堪重负;公车使用效率低下,隐性浪费严重;公车私用、变相专车的现象比较普遍,助长了特殊化等不正之风;在公车购买、维修等环节上,容易诱发经济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公车依赖症”,有的官员无车不出门。
实行货币补贴标准各地不一
据悉,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的公车改革围绕“节支”的运作目标而陆续展开。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都进行过试点,有的地方把公车拍卖,有的地方把公车组建出租车队进行市场运营;而对公务员用车则实行货币化补贴,补贴标准各地不一,有的每年补贴2400元到3000元,有的每月补贴300元到2000元。
目前,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市、区)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
高新区车改一年节支近千万
杭州也不例外,其公车改革已历时3年多。2002年1月开始,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率先启动公车改革试点,随后余杭区、临安市、杭州高新区、杭州经济开发区等地相继开始改革,但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区、乡镇(街道)二级。去年又在江干区、拱墅区推广改革。
从试点改革的实际情况看,已有不少数据表明效果非常明显,大大节约了成本。如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车改后一年节支近千万;江干区实行车贴后,“全区平均节约率在43.5%左右”。
因此,车改是大势所趋,车改的根本目的是为政府或企业节约成本支出。车改的最终方案不管其表象形式如何,都不应该脱离节约支出的目的。
代表建议,车改应尽快在杭州市政府机关本级推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