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辣子海鲜的温州人
评点:浙江商人都是义字当头,以义取利,所以特别具有协作精神。
——黄山市歙县县委书记倪建胜
故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安徽省黄山市,20年前,一群带着理想的浙江人只身进入这片土地,凭着一双勤劳的手,一双能捕捉商机的眼睛,从一无所有起步,渐渐成为当地的富贾。如今黄山市温州商会的书记兼副会长王乐威就是其中一位。
15年前,温州籍的王乐威到黄山考察,做出了进军餐饮业的决定。
王乐威当兵时学过厨师。初到黄山,身边没多少钱,他先承包了当地一家宾馆的餐饮部;当积攒到他人生第一笔十万元的时候,他又全拿出来承包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酒楼;当别人还不知品牌为何物的时候,他已经一心想做自己的餐饮品牌了。想到就做,他租下了一个办公楼,装潢投资几十万元,创立了“温州海味楼”。
创业总是艰辛的,王乐威原本想办出自己的特色,但没想到黄山不靠海,不少人吃不惯海鲜。徽菜重油、重色、重味,浙江通常的海鲜烹饪方法,根本不符合黄山人的喜好。王乐威不断研究,把徽菜的因素溶入海鲜中,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本来不会吃辣的王乐威,如今也成了一个三餐无辣不下饭的人。
在王乐威的介绍下,不少温州老乡来黄山市发展,大家团结互助,如今的温州海味楼,已经成为全市温州老乡的联络点。“目前的消费群消费能力还不高,但我相信随着城市的发展,旅游餐饮业前景无限。”王乐威信心十足。
感悟:一路上,我们碰到了不少像王乐威这样,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前就来到安徽掘金的浙商,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掘到了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当地人的肯定,甚至成了当地的政协代表、人大代表。“浙江商人特别具有协作精神。”在采访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有浙商的块状经济。黄山的发展离不开在这里生活了10多年的浙商,也需要有更多浙商来这边发展。而浙商中的先行者们,在异地已经打好基础,会让后来者有归属感。
承包出租车的退休校长
评点:浙江商人精明,善于捕捉商机。他们的维权意识非常强烈,敢于直言,提出的要求也很管用。
——宁国市常务副市长何光华
故事:徐昌高今年70岁,说话声音响梆梆,座谈会时不用话筒全场都能听见,而且说话富有条理——后来他自己“爆料”,下海前当过20多年校长呢。
十几年前,50多岁的徐昌高已经做了20多年校长,觉得凭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尝试更多事情,于是选择了病退。他听说安徽宁国市马上要推行出租车“2改1”,于是和一些老乡去宁国考察。
“‘2改1’就是买进2部旧‘面的’,就可以领1块小轿车的出租车牌照。通过改革,报废‘面的’,把‘的士’控制在300辆左右。”
当时得到的三个数据让徐昌高下决心在宁国投资:宁国人口占宣城地区的15%,但经济总量占到80%;银行贷款占50%;外汇收入占50%。他先后领到了11辆出租车的牌照,开起了出租车服务公司。
但因为“摩的”的影响,一开始租车公司的生意并不好,2003年3月,徐昌高代表出租车行业业主向市政府“上书”,陈述“摩的”的存在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当时宁国街上大约有2000辆营运‘摩的’,影响了出租车行业利益,我觉得市政府应该维护我们的利益,所以一次一次跑政府,一次一次打报告。”
这件事情引起了政府重视,此后几年,市容部门加强了对“摩的”的打击力度。“摩的”看到执法车就逃跑,徐昌高还配合市容部门,提供自己的出租车给他们执法时使用。
徐昌高今年70岁了,又有了新的目标,现在他在泾县注册了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还准备参加该地今年4月份的公交车招投标。
感悟:徐昌国的气质是既文又“精”,文得益于他多年的教育经历,“精”则表现在他对商机的把握。在宁国投资出租车,是他听到“2改1”消息后迅速作出的决定;而他向记者透露的“泾县方案”,是他2004年在那边考察1个月,发现那边没有公交车后作的决定,已经为此准备了整整2年。
“浙江商人精明,善于捕捉商机。”宁国市常务副市长何光华谈到当地浙商时说,尽管不少浙商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的维权意识非常强烈,敢于直言,提出的要求也很管用,对政府来说也是一种职能“进化”的推动。另外,浙商总体来说都比较讲诚信,赚了钱也不忘回报社会和家乡,这点对于商人来说很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