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开始吐芽,茶园里一片绿意,又一个开茶节临近,杭州龙坞镇上诚埭村村民成金明,正忙着整修家里的院子,美化环境,等待今年喝茶的客人上门。
而上诚埭村村支书盛中华比成金明等村民想得更远。他看到本报《新农村的文化设计》后,打来电话希望有人给村里正准备打造的“杭城首家国际茶文化村”进行设计和推广。
盛中华说,这是村里多年来一直在考虑的事,前两年村里已经开始逐步进行“吃农家饭”的试探开发,希望通过“农家乐”的带动来提高村民的茶叶销售和村民的整体收入。
龙坞是西湖龙井最大的产区,茶园面积多达6300多亩,产量占西湖龙井总产量的60%。而上城埭村则是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连片茶园是杭州单体面积最大的茶园,属二级保护区,有着“天下第一茶村”的称号。但由于与龙井、梅家坞相比,地理位置相对较远,在杭州休闲者中的知名度不是很高。
在茶叶市场上,龙坞龙井卖不过其他龙井茶,是无奈的事实,但龙坞的村民对此一直不服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卖价不高,所以村民也懒得出去推销,考虑到销售成本,常常会卖给上门前来收购的茶叶贩子或茶叶公司,但一经他们转手,价格会翻上一倍。更让我们伤心的是,有些到临安等地收购的茶叶,居然也能卖到这个价格。”
龙坞龙井茶卖不了高价,于是开始想其他的办法。杭州兴起的到梅家坞吃农家饭热和不断前来的外国客人,给盛中华提供了启示,一个办龙坞“农家饭”的想法于2004年底生成。
一开始,村民中只有一部分人看好农家乐项目。原因一是龙坞离杭州市区比较远,二是龙坞开发走了一条与梅家坞和大清谷都不同的模式。“梅家坞整治是由政府进行的,而大清谷是通过招商由一家公司经营的,而我们龙坞走的是民办公助的另外一条路子。”盛中华说。
上诚埭村“吃农家饭”开发想强调自己的特点,就是经营的主体是村民,由村民自愿报名,自己建设改造,自己经营,但集中管理和服务则由村里承担。村里负责集中的宣传推广和接待分配。村接待中心负责人成中华告诉记者:“除了散客外,我们村里与旅行社建立联系,集中承揽游客,并将游客分成几组,统一分配交由村民接待。”除了吃饭,龙坞农家还能提供住宿、山林探游等休闲活动。
这种有着集体和个人双重优势的经营模式,一推出就获得了成功,加上2005年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在龙坞举办,上城埭村的“吃农家饭”项目非常红火,仅2005年四、五两月,游客就达到1.2万余人。龙坞也开始成为赶“杭儿风”的杭州人的新去处。
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开着私家车前来喝茶、爬山、吃农家饭,上诚埭村一些村民被眼前的利益诱惑,禁不住向龙井茶园开刀——违章搭建,毁掉茶园,开办茶室。违建毁茶以及随后的拆违整治,让原本可以延续的农家乐热迅即降温。
“村里原来的设想是逐步发展,稳步推进,但没想到会发展得这么快,所以对出现这样的事情也没有预料。这段弯路打乱了我们的步子。”盛中华反思道。
直到今年,还能依稀看到毁茶的痕迹。原本成片的茶园中,看到一小片新盖上的黄土,村民正在重新种上茶苗。“曾经的教训让村民开始知道,‘天下第一茶村’这块牌子的分量要远远重于毁树获取的几个现钱。”村支书盛中华说。
其实说服村民并不困难,村民们仔细一算账,马上就想明白了。成金明的家处在上诚埭村最好的位置,所以一听到村里要办农家乐,原本在江苏卖茶叶的他就回来了。成金明告诉记者,仅去年一年,他的收入就达到10万余元,“赚的钱与在外卖茶叶的收入差不多,但我们夫妻两人可以照顾到家里正在读书的女儿。”成金明现在只要在家里等着生意上门。
一年过去了,现在许多村民正在整修环境,等待春茶开摘和客人的重新归来。
2月20日,上诚埭村村委给村民发了一份入股通知书,村里准备组建“杭州龙坞茶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村里还将邀请旅游专家给村里的党员上课,妇联礼仪专家给村里的妇女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村旅游接待中心进一步拓展的一系列配套服务也正在推进。现在,重新恢复信心的上诚埭村特别需要用一种方式再次打响“杭城首家国际茶文化村”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