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主题:
推进基层民主自治
调查对象:
温岭市松门镇乃崦村
“现在农民的民主意识很强,只有公开村务、财务,让村民知道我们是在真正为村里办实事,这样干群才能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好新农村。”
说起村级民主管理,温岭市松门镇乃崦村的干部们都这样说。
平坦的水泥路两旁,村民房前的茶梅花含苞开放;整齐的河道两岸,绿油油的青草上还挂着露珠……乃崦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沿海平原小村。全村人口1325人,438户,有14个村民小组,两个自然村,2005年人均收入8700元。去年,该村对村容村貌大动“手术”,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考核中,以99分的高分,从“整治村”一步跨入了“示范村”。
驻村干部陈齐玲告诉笔者,村里能搞得这么好,主要是村“两委”干部坚持民主管理,村级民主制度比较完善,得到了全村老百姓的拥护。“近几年来,村里投入整治的资金达400多万元,但没有一点风言风语。”
采访期间,笔者对乃崦村的基层民主建设进行抽样调查,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表明,村民对本村的民主政治建设非常满意。92%的村民表示,他们经常参加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民主恳谈会。对于村级事务,99%的村民认为自己有发言权。
在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村里计划开展大规模的村庄环境整治。这一次的规模和投入在村里是空前的,但此时又面临换届选举。怎样才能让村民放心?村“两委”一合计,查账!让村民看看干部是怎样为村里干实事的。
2005年2月16日,党员、村民代表、普通群众20多人组成了查账委员会。他们手拿账本坐在一头,村干部们坐在另一头,随时准备接受询问。通过查账发现,村里的每一笔开支都用在了为村里办事上去了,村民们对查账结果非常满意。查完账后,村民们一出门就议论起来:“村干部真的很过硬,选这样的人当村干部,我们放心。”
换届选举时,村民们认为选举过程体现了民主。村委会主任王德法连选连任。王德法和村干部一起,着手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村干部们早就形成了共识:要干,首先要得到村民的同意。“村里大小事务都要让村民知道,以取得村民的支持,让村民来监督。”王德法说。为此,村“两委”召开了村庄整治民主恳谈会。村干部把河道整治、砌石,道路硬化、拓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等一一作了说明,在场村民细细合计后,同意了村干部的打算。
笔者的问卷调查表明,95%的村民认为农村基层民主最需要改善民主监督。对此,乃崦村的干部们心里自然有本账。
在村庄环境整治期间,村“两委”力邀群众参与监督。76岁的张菊友是一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村里委托他对村庄道路硬化工程进行监督。老人非常认真,有空就拿起钢尺测测这里量量那里。有一次,张菊友发现一段5米长的水泥路在浇筑时没有达到15厘米的厚度,马上向村“两委”报告,施工方根据村里的意见,重新浇筑了这段路面。
不仅如此,工程完工后,村里又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请村民对村庄整治各项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整个工程,村民都在全程监督。这次民主恳谈会风平浪静。”村支书陈雨才说。村级民主制度的完善,使干部工作更有劲头,也使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调查表明,99%的村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2006年,村里除继续拓宽道路、全面开展河道整治外,还将建设老年公寓、儿童乐园。“我们打算开3至4次民主恳谈会,让村民来决定。”根据这一结果,村支书陈雨才胸有成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