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监护人看护53名“空巢”学生
2月20日,在温岭温西中学“空巢家庭”学生德育监护人委托仪式上,25名监护人与53名“空巢”学生结成“对子”。
据介绍,德育监护人都是本校的教师。此次老师与“空巢”学生结对的前提是,由该学生自己事前挑选老师,作为自己的德育监护人。记者注意到,首批53名学生中,有不少选择的是自己平时比较喜欢,走得比较近的老师。
那么,德育监护制度中,老师和家长都要做些啥?家长和老师签订的这份委托协议书上明确要求,作为德育监护人的老师要管理和监督结对学生的生活费使用;每周一次交心谈心,且要有文字记录。每周,德育监护人还要与家长联系沟通一次,每月与结对学生一起过一次“双休日”,并抽空辅导学生学习、过问作业,同时认真听取学生建议和意见,做好记录。
外出家长的职责是,再怎么忙,也必须挤出时间加强与德育监护人、班主任的沟通交流,每周至少一次“亲情电话”。对于家长打来的电话,德育监护人要做好记录,而且要在每周固定时间安排学生接听父母电话。此外,外出家长每学期必须到校一次,了解孩子的情况,除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外,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心理及行为状况,对孩子提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要求。
“明确家长的职责就是要让家长也重视起来。”谢林秋说。作为校方,他们将实施德育人联席会议制度,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回顾,对德育监护人进行评比。
据了解,作为德育监护人制度的配套,在明确家长和监护人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学校将推出一系列的新举措———
设立心灵驿站。建立心灵沟通的绿色通道,引导留守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每周三中午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孤独、自卑、胆怯、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
组织一起过“双休日”活动。为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组织“空巢家庭”学生在校与德育监护人老师一起过“双休日”,给他们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
开通“亲情热线”。指导督促出门在外的父母承担起应有的家庭责任,能经常打电话了解孩子在家在校情况,与孩子进行亲情对话。
该由谁来填平孩子缺失的爱
今年18岁的周巧益同学,是温西中学的高二学生。
“我小时候父母就到无锡经商,很少回家,自己从小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经常打电话,一般是一两个星期打一次电话,但很少回家。今年,爸爸说业务忙,没有回家过年。每一次电话来,也没说太多的话,只是问问学习的一些情况。”周巧益说。
她向记者说起了一件事。前年中考成绩出来了。当时,爸爸妈妈都不在,也没主动地过问这事,她就和奶奶一起到她想读的学校去报名。但因差几分,最后不能进入该校读书。
“要是当时父母在身边,就可以和他们商量,奶奶她根本不懂。”周巧益说,“我每每想起这件事就有点怪父母,就要落泪。”
周巧益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给她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是5000元,在经济上根本没有问题。可爸妈不在身边,生活、学习上,总觉得少了什么。每当节日时,她就特别想爸妈。如果碰到什么难事,她好希望父母能在自己身边!
那么,该由谁来填平“空巢”学生缺失的爱呢?
“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配合,才有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叶明华说。
我国《宪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有关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应该是第一责任人,父母应尽量把未成年的孩子带在身边,并让他们受到良好教育。如果为了赚钱让孩子失爱、失教、失管,将会在孩子最宝贵的成长时期,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对孩子一生的损失无法弥补。成人后的孩子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关爱学生是老师的职责。但以前的德育工作只限于班主任来实施。由于一个对多个,班主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一一关爱和呵护。现在实施了‘空巢’学生德育监护人委托制度,可以让更多的人去关爱‘空巢’学生,而且用人文的精神去关爱、呵护‘空巢’学生,使‘空巢’学生‘巢’空爱不空。”谢林秋说。
市妇联有关人士建议,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这种“空巢”学生有钱少爱的现象,亟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有关部门的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城市管理要重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在流动人口户籍管理、子女在当地入学问题上给予支持,让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在居住地接受教育,尤其要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