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追踪记录口述历史 老矿工辑成矾矿民谣
www.zjol.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8:24: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烧矾历史几百年,真实情况无人知。如今到处搜材料,粗粗略略表一篇……”最近,由温州矾矿退休工人张笃营、朱为灿搜集整理而成的闽南话七言民谣《矾山烧矾诗和矾窑工种诗》,在苍南矾山的矿工中间传唱开来。
温州矾矿原名平阳矾矿,自明代开始采矿石炼矾,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在炼矾业的发展过程中,反映矾矿的起源与发展、矿工的生产和生活的“矾矿民谣”——《矾山烧矾诗和矾窑工种诗》,也逐步形成,逐渐定型,并以矾山闽南话方言的这一口头文学形式在矿工中间传唱。
由于一些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逐渐淡出了矿工的生活,“矾矿民谣”也趋向式微。早在1964年,当时在矾矿政治处工作的张笃营,就感觉到长期以来流传在矿工中间的“矾矿民谣”,若不及时搜集整理,就有失传的可能。为及时抢救这一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他利用空余时间,开始搜集整理流传在民间的闽南话“矾矿民谣”,至1974年他因职业病退休时,“矾矿民谣”已经有了雏形。
转眼到了2004年,年近七旬的张笃营觉得自己应该在有生之年,将“矾矿民谣”整理定型。他在退休老工人朱为灿的帮助下,拿着当初的脚本,到处走访当年的老矿工,逐字逐句进行核实修改。目前,闽南话七言民谣《矾山烧矾诗和矾窑工种诗》已经基本定型。
“矾矿民谣”共4000字,它以简洁的语言,详实地记录了矾矿的历史和明矾的传统生产流程,如窑工种中叠石工、耙石工、烧火工等24脚工、17个工种繁重、危险的劳动,同时也表现出矾矿工人勤劳、智慧及高超的劳动技艺。由于它用闽南话记录,在当地易唱易读,受到矾矿工人的欢迎。
今年71岁的张笃营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传统的生产工具已经没有实物,同时也为了方便后人和非闽南话地区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他们正在对“矾矿民谣”的一些词句进行注解,并准备请人配图。
▲昨日,张笃营(右一)和朱为灿(右二)老人用闽南话向矾矿工人念唱烧矾诗。许日尤摄
来源:
温州网-温州日报
作者:
周泽西 余怀东 王晟
编辑:
周若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