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戴箍村民定心
长田村村支部书记俞海松是硖石街道几十名村干部中认可度最高的一位:在该村参加民主评议的66人中,59人人赞成其报酬上浮9%,只有1人投票让其工资下降,俞海松报酬比去年多拿8.6%。
“俞海松获得这样高的信任度可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不信你到他们村里看一看,看村里的变化,听老百姓的评价。”硖石街道的一位干部说。
初看硖石街道长田村,与中国其他自然村落并无两样,无非就是田园包围民居,鸡鸭成群结队。但细心的人会发觉这里几乎没有散落的垃圾,而每家每户门口却多了一个红色的垃圾桶。
尽管是春寒料峭,58岁的清道夫王良高脸上还是淌着汗。春节刚过,硖石街道长田村村民垃圾箱里的生活垃圾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几十户垃圾收下来,垃圾车里已经满满当当。1年前,老王和另外两个本村的老村民揽下了收集垃圾的活,目前,村里每户人家都有了主动把垃圾放在垃圾桶的习惯,收集的垃圾都拉到海宁市环卫中心集中处理了。
谈及村里集中处理垃圾的事情,老王的话题很自然地转移到村支书俞海松上:“以前我们村里到处都是白色垃圾,一到下雨天,垃圾到处飘,臭气刺鼻。为此,俞书记召集村民代表探讨解决此事情,最后俞书记当场拍板,聘请本村村民收集垃圾,集中处理村里垃圾。”
“村里干净了,我们就感觉素质比以前高了,感觉自己跟城里人也差不多了。”75岁的老党员黄美英喜滋滋地说。
“村里已经好久没有向我们收钱了,村干部的钱都是村干部自己想办法筹集的,他们不但没找我们要钱,而且不断在修路架桥,村干部办的实事多了,我们满意。”村民殳建松说。
长田村村支部书记俞海松对此颇有感受:“现在村干部的一言一行都要受村民监督,村干部压力很大,觉得不为村民做点事情,愧对于这份职务,所以我们潜心图发展,我们村因地制宜建造厂房,对外出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村干部的报酬,村里的基础建设资金都来自这里,以后我们还得不断地想办法,为村民谋更多的福利。”
阳光监督乡村和谐
海宁农办主任曹汉国对“村民给村官定报酬”评价相当高:“这是在村务公开的一次升华,这让村务公开的内容扩大,它不仅是量上的公开,更是质的公开,它完全切合了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民主’。”
“硖石街道这一做法让村民能更加有效地监督村官,干群距离更加近了,让村干部的素质也提高了,积极性也有了,是一个不错的路子。我们将进一步摸索、实践、改进,并逐步向其他农村稳步推进,但我们要依照各个村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村民给村官定报酬这条“妙计”是怎么想出来的呢?硖石街道党委高云跃书记回忆起当初的决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做基层工作的确难做,尤其是做一个好村官,他们是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如何正确评价他们的工作,应该由村民说了算,村民给村官定报酬也算是评价机制之一,也是想出这条妙计的出发点。”
“面对群众的怨言,就像小学生没考好试一样,这是绝大部分基层干部的心声,我就是这样,听到农民的怨言,我就马上就要找问题。”高云跃说。
“倾听农民的心声,走到农民中去,于是就有了这条算着妙计的诞生,现在群众怨言没了,我也有考好试的感觉了。”高云跃用这句简单的话概括了这一妙计诞生的原因。
农民是最淳朴的,他们的评价是最公正的,他们的气顺了,事情就好管理了,我认为,做农村工作,公正透明是前提,这个做好了,农村工作管理也就顺畅了。”高云跃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