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乍暖还寒,可嘉善县大云镇大云村村部二楼会议室里的50多名村民心里却是热乎乎的。“今天的‘百姓课堂’,县外经局局长丁炳龙给大家讲了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大云怎样建设新农村,使我们对村里的新社区如何建设、鲜切花新产业如何发展心里有了方向。”刚下课,村干部张海霞和村民方照兴就边走边议论开了。
大云村的“授课”只是嘉善县创新载体面对面给农民解疑释惑的一个缩影。目前,这样的“百姓课堂”已遍及嘉善县162个行政村。嘉善县委宣传部部长魏建国说,当前,农村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怎样解决“农民富口袋、空脑袋”问题,怎样避免“干部会忙、百姓会荒”现象,怎样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嘉善探索推出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宣传教育载体———“百姓课堂”,可谓找到了一个统筹城乡资源、以城带乡的结合点。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农村实际的状况,2005年5月,由嘉善县委宣传部牵头,农经、科协、卫生、司法、环保、教育等28个县级机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百姓课堂”教育载体应运而生,一个全新的运行模式也浮出水面:选择15个行政村先行试点,每月组织一次讲座,每次选择1至2个专题;抽调各方人士组成讲师团,根据现代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确定30多个课题,向农民提供“你点题、我授课”的菜单式服务。今年1月,该县又在试点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成立“百姓课堂”讲师总团,下设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农村实用技术知识等10个讲师团。到目前,全县“百姓课堂”已组织讲座80余场,几乎场场爆满。由于“百姓课堂”坚持组织引导与自愿参加相结合、教育内容与农民需求相结合、专题讲座与现场指导相结合、转变作风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宣传政策与推动工作相结合,因而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百姓课堂”变传统的灌输式为现代的互动式,有时还把“课堂”搬到田头,用农民最乐意接受的方式和最朴实的语言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有效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去年5月,天凝镇农技站想在全镇推广杂交晚粳高产栽培技术,便把“百姓课堂”摆到该镇东方红村杂交晚粳示范基地,请县农经局农艺师金炳华现场讲解。一堂课下来,田埂上站满了农民,全镇杂交晚粳的面积也一下子从4亩增至330亩。
前段时间,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施泽彬在姚庄镇利峰村种植大户陈明其的桃园里摆下“课堂”:“桃树的‘骨架’必须整好,这样才能透气通光。”见农民似懂非懂,施泽彬要了一把剪刀,当场示范如何修剪枝条,让周围农民受益匪浅。一名基层干部这样形容“百姓课堂”:如果说送戏下乡等是热闹一阵子,那么“百姓课堂”可以让百姓受益一辈子。
一段时间的运作,也使“百姓课堂”成了凝聚民心的“活广播”、交流沟通的“解说员”。去年,魏塘镇和合村专门点题,请专家讲解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背景、参加办法和医疗费报销情况,使全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很快升至99.33%。西塘镇礼庙村依托“百姓课堂”平台,点题请老师就村庄整治与群众面对面地沟通,使该村的村庄整治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其效果正如西塘镇党委书记沈国强所说:“五个会不如一堂课。”
如今,“百姓课堂”已经以自身特色引来八方关注。今年2月16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在嘉善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这一宣传教育模式,认为“百姓课堂”是一种机制,是“兼职的讲师,流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