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招之三
进口粘合浆堵牢沟壑
而小一些的缝隙,则将灌入一种进口粘合浆液,堵住那些横七竖八的天然小沟壑,防止雨水山泉渗透到佛龛里。
绝招之四
溪水+软刷给“佛”洗澡
在工程完工后,又用冷泉溪水把缝隙里的苔藓、泥土等脏东西冲掉,并用软毛刷子仔细刷上一遍,“洗了澡”的佛像因此看起来特别干净。
“今天看了觉得一期效果不错,防止渗透的这一点已经基本做到了。虽然我并没有看过对比照片,但可以看到一些过去留下的水痕特别明显,这就说明防渗已经起到效果了。”黄继忠也对一期的试验表示了肯定,他说石质文物的保护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有很多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云岗石窟曾经和美国、德国的专家搞过合作,但也没有取得很大进展。
“他们用溪水把表面的青苔洗刷掉也非常好,因为青苔的光合作用会引吸收二氧化碳,引起钙化生长。”袁道先补充说。
杭州园文局文物处处长卓军说,这是南方地区首次进入如此大规模的实施碳酸岩质文物保护,在这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
给山体扎针为石像疗伤
中国文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宏树参与了一期工程的方案设计。他告诉我们,飞来峰的情况比较特殊,对它的保护在全国算是“独此一家”。
先诊脉找准“血管”
工程二期基本将以一期的两个区域为中心,向两边扩展,但不会大面积铺开。“我们希望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而不是追求数量。”李宏树说,一期工程主要在山体顶部做了防渗,用各种混合材料堵住山顶渗水点的漏缝,并在一些小缝隙中灌入一种进口浆液,补住裂口。“二期我们希望在做防渗的基础上,加入导水的内容,除了堵、截,还要导。”
李宏树说,首先要寻找渗水网络,摸清山体里的水脉。“并不是所有的网络里都有水的,就像人体的血管,我们要找准哪里是动脉,哪里是静脉,摸准了才好下针。”
插“导管”找到出口
另一方面,还要为这些流水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出水口。
“水是有压力的,当我们把原本在佛像上的渗水点堵上后,水肯定会从别的地方流出来。比如一尊佛像原先头冠后部有渗水,我们在一期工程中进行了处理,可是没想到的是,后来佛像的脸部出现了渗水,这就说明水流并没有完全导走。我们希望给这些水设计一个流出的通道,改变它们原来的流向,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流出。”
李宏树透露说,“在龙门石窟,我们正在尝试用垂直打孔的方式,把山水导入地下,对飞来峰我们也在考虑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围绕山水进行详细勘测,这会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给飞来峰的整体保护做一个规划,比如重新改造游览路线等。今年争取把规划纲要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