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盛昌黎呼吁建立流动人口区域协调机制
向外出务工者发放教育券
近年来,浙江流动人口的总量每年以20%的比例递增,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二。
流动人口数量多、人员杂、来源广、居住散,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原因有:流入地普遍缺乏现实承载条件和能力,国家现有法律法规相互间存在矛盾,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副省长盛昌黎在浙江团的全体会议上呼吁,建立中央统一指导下的区域协调机制,来直面流动人口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压力增大
盛昌黎副省长说:“浙江为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问题做了大量工作,然而相对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客观上产生了‘解决越好、新增生源越多、地方承载压力越重、问题越突出’的循环矛盾。”
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该区的外来流动人口占杭州全市城区流动人员的1/3,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1。全区3.4万名中小学生中,外来人口子女占41%,26所公办学校中有8所学校外来人口子女占50%以上,最多的达76%。仅去年一年江干区就新增了2000多名外来就读学生。由于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在该区开始出现户籍人口子女就读紧张、小班化优质教学难以实施、总体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等深层次“两难”矛盾。
据浙江教育部门测算,按正常的投资预算,要完全解决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全省需增加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每年需要4亿元,压力很大。
建议
建立全国流动人口公共信息网络
盛昌黎建议国务院或国家有关部门牵头,整合各部门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流动人口公共信息平台,尝试用“一卡通”等方式,将流动人口的户籍地、文化程度、技能水平、从业简历、婚育状况等信息储存其中,与身份证一样便于随身携带,以构建全国统一的服务和管理网络。
发放教育券让务工人员随身携带
对外来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就读、而流入地难以承受的实际困难,建议中央将拨给中西部地区教育转移支付的一部分,以教育券(或《义务教育登记卡》)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当地农民,由他们随身携带,自主使用,确保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全国各地都能“念上书,念好书”,并适当减轻流入地的负担。
同样,儿童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服务等计划性较强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也可采用类似医疗券的方式予以解决。
建立流动人口区域协调机制
目前我国社保体系采取的是区域化统筹模式,各地间养老保险基金独立核算,互不往来,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顺利转移接续,使有些人重复参保,使相当一部分人因感不便而退保。
据调查,目前在杭州参加养老保险的外来工共约50万人,而每年退保人数高达8至10万人,累计退保的人次超过24万。解决这一矛盾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的养老保险体系,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随人员流动而转移。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协调统一的社保信息网络和流动人口区域协调机制。
同时,对现行法律法规如《劳动法》等进行修改完善,并加强立法工作,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法》、《移民法》等,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