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乐清、武义,浙江的两个铁皮石斛之乡。不少省内铁皮石斛生产企业都向记者提及,那里是他们的原料供应基地。
为揭开铁皮石斛生产基地的神秘面纱,上周末,时报记者兵分两路,分别前往金华武义和乐清双峰乡平园村,一探究竟。
乐清双峰乡
多是紫皮、刚节、水草等普通石斛
几乎家家户户从事石斛加工村民从不说自己加工的是铁皮
一到乐清双峰乡平园村村口,一块标有“铁皮石斛生产基地”的绿色路牌最先进入视线。沿着修葺平坦的村道往里走,能看到很多错落有致的楼房。显然,铁皮石斛代加工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小的变化。
“你们找谁?”进了村子,马上就有一位中年妇女上来招呼。
记者佯称是外地游客,得知这一带有铁皮石斛出售,想买一点带回去送给家人。
中年女子说:“我家里水草、紫皮、铜皮石斛都有。确定要的话,我才带你们去看货。”
“铁皮石斛有没有啊?”记者问。
“这里哪有什么真的铁皮石斛啊?那都是外面传传的,很多人都是来我们这里收购铜皮石斛、紫皮石斛、黄草石斛的。”中年女子坦言相告。
家家户户从事石斛代加工
记者发现,平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石斛类中药代加工。他们往往是三五人围着火盆,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忙活着。见到有外人,马上有村民上前询问是不是来收购石斛的。
下午三点半左右,记者在一户正在加工石斛的人家门口停住了脚步。
户主小李说,把石斛加工成“枫斗”是个技术活,要经烤制、卷曲、捆扎、烘干、火烧等多道工序,最后还要去除上面杂乱的毛皮。“我们一家老小8个人忙活一天,也顶多加工半斤左右的枫斗。”加工成本高是石斛市场价格高的原因之一。
小李说,村子里所使用的原料基本上都是当地加工户从云南、缅甸一带贩运过来的紫皮、刚节、水草等普通石斛,外表与铁皮石斛很相似,“村民从来不会说自己加工的东西就是铁皮石斛。”
加工石斛是当地一个传统产业,双峰乡有1000多户村民从事这个行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村民靠加工石斛脱贫致富。
企业面临不公平竞争
村民说,平园村一年的石斛产量有几百吨,绝大部分是紫皮、铜皮、水草、黄草等,铁皮石斛极稀少。
由于种类多,石斛类药材很易混淆,加工成干品以后,形状差不多,不要说外行,就是内行人也很难分辨。而用普通石斛加工成的枫斗每公斤最高只能卖一千余元,但如果冒充铁皮枫斗最低可卖四千余元。
这种冒充之风,让正规企业颇为头疼。龙泰枫斗有限公司是当地惟一拥有种植基地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张征说,公司实有种植面积15亩,平均亩产鲜石斛约500公斤,加工成干石斛就2吨左右,产品主要批发给医药公司。
“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尴尬,由于生产成本悬殊,只能与那些不诚信企业处于不公平竞争中。”张征颇为无奈。
高成本成正规企业包袱
张征认为,没有基地而仅靠外购原料的厂家在市场需求下,很难保证所有的原料都是真正的铁皮石斛。
外购的所谓“铁皮枫斗”,最便宜的每500克只需百元左右。而花费巨资建立的铁皮石斛基地,每500克铁皮枫斗的成本要近万元。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高价成本压力会成为规范企业在竞争中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