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的表演是门艺术,皮影的制作更是一门不为人所知的艺术。七旬老艺人李学林为你一展这手口口相传的绝技
——皮影制作手工艺术的传奇
生活中人们对皮影的表演形式并不陌生,而引发好奇的是关于皮影的制作。有人甚至问皮影是不是用纸板剪出来的?为此,记者向年已七旬的老人李学林讨教。因为老人是海宁江南皮影艺术团里目前惟一一位能够制作皮影的人。
数百颗铁钉绷一张牛皮
在后台,记者看到一根根绳子上挂满了皮影,演员根据剧情随时取下来舞动。李学林老人坐在这些皮影下,一边忙于给新制作的皮影人物上色,一边给我们介绍皮影制作工序。
皮影艺术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透光现象,使人看出形象、色彩和图案,无论人像、动物或道具等都要活动,而且能进行无数次的演出,所以要选用优质坚固而耐用的皮革材料。海宁皮影戏有个特点,所有的道具都要用牛皮来做。而且必须是一整张扒下来的。北方皮影除牛皮外,还采用驴皮等皮革。
从牛皮变为可制作皮影的材料,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最初为选皮和制皮。牛皮最好选用4至6岁的母牛皮,富有弹性,光洁度高。先用干净的凉水浸泡两三天,然后经过刮牛毛、去肉渣等工序把牛皮刮好泡亮,然后绷在木板上,阴干而成。当中尤以“刮”字为重,否则刮出来的皮薄厚不均就没法用了。
现在对皮的先期加工处理是通过制革企业进行的。由厂里到艺人手上的是削薄后能直接“绷板”的牛皮,一张牛皮一般能削三至四层,薄如纸一张。“绷板”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细致活,不仅木板要光滑平整,而且被绷的牛皮不能留有半点褶子,所以绷一张皮要用好几百颗铁钉加以固定。风干的牛皮在去除铁钉后会发生蜷曲,这时就用厚木板压挺,压挺后双面涂上清漆再行风干,这些工序完成后,这时再看到的牛皮均呈透明光滑状。至少一周的时间,才可以将牛皮弄成透明的样子。
一个皮影要刻3000多刀
一个皮影人物的制作需要经过八个步骤,选皮、制皮是第一步,是材料的准备过程。其后还要经过绘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几道工序才得以完成。
一般绘稿人物等图案都采用侧面影像为主。画完稿后是雕刻,通用雕镂、阴阳等手法,使一张看似平淡无奇的牛皮成为一件艺术品。李学林说,皮影人物的造型都体现了头大身小,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的特点。造型设计时,不仅男女有别,而且人物身份性格不同,则相貌各异,要成就一个皮影人物往往要刻3000多刀,要用30把以上刀具。
为出效果,雕刻后需要给作品上色,李学林老人告诉我们,给皮影上色用的颜料很有讲究,他用的都是过去给相片着色的颜料,这种颜料没有粉剂,透明度高。上色要经过平涂、烘染,颜色不可混淆,这样颜色在透明皮质上才会色彩饱满,平整工艺现在采用电熨斗熨平,之后喷上清漆,防止色彩脱落。
最后,皮影人物的关节部分要预留活动点,然后打孔穿线,打结固定,装上手动的表演杆。这样,一个完整的皮影制作就算完成了。
老人边说边从箱子中取出一条道具龙,看上去并不大,但这条道具龙身上的鳞片远看相当逼真。“光是这条道具龙就花了我整整两天的时间制作,需要一层层地上漆。”李学林说。
“三剑客”一“剑”独支
眼下,无论是在海宁或是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会演皮影戏的人很少,而能制作皮影的则少之又少。
年已7旬的李学林,虽说儿女孝顺,生活安逸,但如何把皮影制作手艺传下去,却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当年在浙江皮影剧团,包括他在内,从事皮影制作的有3人,号称“三剑客”,如今一人因病去世了,一人去了外地,也不再做皮影了,现在惟有他还在作最后的坚守。“学皮影制作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在此基础上,还要花费四五年工夫才能学好,但现在年轻人都会因时间长、收入低而不屑一顾。如果有人肯跟我学,我免费教都行!”老人坚定地表示。
艺术收藏新热门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皮影研究院、皮影博物馆。尤其是德国吕贝克木偶皮影博物馆,里面有大量珍贵的中国皮影收藏,是他们的馆藏重点。
在我国许多地方,皮影也正在成为一种热门的民间艺术收藏。皮影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息浓厚,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和收藏价值而受追捧。
在现代工业大生产背景下,手工艺品早已成为世人眼中的香饽饽。因而即使在世人对于皮影表演并不热心的前提下,手工艺品却能给人们提供美的生活享受。也许,这也算是皮影制作艺术的一条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