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创新型省份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省各地、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报今起推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自主创新在浙江”专栏,集中报道一批自主创新的典型。
杭州软件产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还与创业者善于捕捉市场机遇息息相关。回溯杭州软件企业的“发家史”,不难看出,他们身上具有浙江民营企业的典型特色:创业者早走一步,找到市场缝隙后迅速介入,喝到“头口水”。
1993年证券交易开始从手工转向自动,杭州新利软件推出全国第一个证券自助委托交易系统,为自己赚取了“第一桶金”,此后依托证券业迅速发展,产品线也不断扩展。1996年银行业大规模电子化改造初露端倪时,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向全国首推“银行票据电子影像处理系统”,成为业内最早从事电子影印文档的软件公司,随着银行电子化改造工作在全国银行系统中大范围展开,信雅达也顺势得到长足发展。
“民营当家、自主产权、应用为主”。在认准市场的同时永续创新,民间力量最终造就了中国软件业的“杭州现象”、演绎了“天堂硅谷”奇迹。
创新型政府营造了创新的土壤,为企业提供了持续创新的平台
2006年新年伊始,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遍了杭州各大软件企业: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杭州软件企业捧回了一座梦寐已久的技术奖杯。
谈及企业登上自主创新巅峰的缘由时,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光明的回答出人意料:“政府的扶持功不可没。”
2001年,许光明和他的合作伙伴准备自主研发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可研发需要资金1000万元左右,对于当时年利润不足百万元的“开源”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天文数字。正在许光明等犹豫不决时,杭州高新区(滨江)政府、杭州市科技局、省科技厅等伸出了援手,分几次给予了数百万元的资助。
与许光明一样,亚洲最大的独立软件供应商——印度塔塔信息技术公司位于杭州高新区的全球研发中心负责人、塔塔中国区总经理瑞吉纳(Rajanna)先生,同样对杭州的软件产业投资环境赞不绝口。
塔塔信息技术公司的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然而研发中心却落户杭州。瑞吉纳告诉记者,当初在全国范围内遴选设立研发中心的城市时,他们制定了政府支持力度、软件产业投资环境等五项指标,结果杭州成为首选城市。
瑞吉纳对自己的选择十分满意。3月10日,研发中心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在通过相关国际检验机构的认证后,成为中国唯一拥有CMMI与PCMM五级(全球最高级别的软件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认证)等五项认证的软件企业。“到下个星期,研发中心的规模将扩大一半以上。”瑞吉纳说。
作为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主体,杭州高新区(滨江)通过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软件企业营造了一片创新的土壤。
“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首先必须革新政府理念”,高新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软件企业创办之初往往非常弱小,需要政府给予充分的扶持。在这里,凡是技术创新的软件企业,高新区都会积极给予贷款担保、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扶持。如今已连续4年位居“浙江省软件十强”之首的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由于资金短缺,正是靠政府的鼎力相助才渡过难关,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
为扶持中小软件企业成长,高新区还构建了一个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记者在位于杭州文一路115号的杭州国家软件基地有限公司内看到了这一服务平台的神奇功效。
一个由高速光纤结成的“公共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从这里延伸到全市40多个楼宇和359家企业。有别于人们平时接触的宽带网络,这是一种为中小软件企业服务的专用网络,这个平台挂上了以集团采购形式购买的微软正版开发软件,就像一个开放的网上图书馆,企业随时可以借用;以往企业规模小,只敢接百万美元上下的软件开发项目,而公共服务平台把众多中小企业集聚成一个“舰队”,将共同承接上千万美元乃至更大的单子,再借助公共平台进行分配、协同开发。
类似的政府服务还有很多,比如,杭州高新区联手世界著名IT企业及浙江高校成立了微软软件学院、思科网络学院及各类开发实验室,提供各类人才培训、咨询服务……
借助这样的创新平台,杭州迅速凝聚起一批软件企业群,并涌流出了巨大的创新能量,这,也正是“天堂硅谷”神奇崛起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