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乘客从上海磁悬浮浦东国际机场站的广告牌前走过。新华社发
上海有个西湖,杭州有个外滩。
这个愿望似乎指日可待。
3月13日,从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司传出消息,新建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的建议书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工程将正式开展可行性研究。
酝酿许久的沪杭磁悬浮终于“浮出水面”。这意味着,以区域内快速交通为载体,沪杭两地有望实现“无缝对接”。
一小时往返“沪杭同城”几成现实
随着沪杭磁悬浮线路的建成,“钟摆式迁徙”的生活方式将会在上海和杭州、上海和嘉兴之间慢慢成为现实:在上海,每天晚高峰时步履匆匆的人群当中,有了这样一股特殊的人流,他们把家安在浙江,每天以这样的方式移动:白天在上海上班,晚上回嘉兴或杭州吃饭。
一个简单的对比是,乘坐磁浮列车在沪杭之间穿行,可能比乘坐轻轨列车从上海的南部到北部地区所花的时间还要少。
从现在开始,在上海工作的杭州姑娘施立立可以开始计划每周多回几次老家了。眼下,上海到杭州最经济和快速的交通方式是梅陇到杭州的城际列车,时间也要将近2个小时。等她下班后赶去火车站,通常到杭州的家里已是深夜。
据了解,获批的磁悬浮沪杭线全长约175公里,工程总概算约350亿元。其中浙江段正线全长约105公里,全线高架,设杭州东站和嘉兴站。
磁悬浮开通后,算算嘉兴到上海、杭州的时间,施立立说,“也就差不多喝一杯咖啡的工夫。”
磁悬浮沪杭线车速定位为市郊区间线路,正常运行速度为450公里/小时,中心城区内最高正常运行速度不大于200公里/小时。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将于2008年建成,并于2010年世博会前投入运营。这条连接上海、嘉兴、杭州三地的磁浮交通线建成后,将实现“两百里沪杭,一小时往返”,上海至杭州单程不过半小时。
区域内的快速交通,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沪杭同城,几乎成为现实的可能。
空间均质化 同城加速要素流动
在长三角的经济版图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素来以向西北面偏移为主,侧重于倾向苏州、南京等地区。多数专家认为,随着沪杭通道的畅通,这种“地倾西北”格局将有所改观。
上海的“外溢效应”,是人人都想吃到的蛋糕。
发达的区际交通,弱化了距离对企业布点的影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研究员说,“磁悬浮项目的建成,更加强化了长三角地区的空间均质化。”
卓勇良所谓的“均质化”,对企业来说,更多的是指交易成本的空间均质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任何一个点,如果除特定的资源因素外,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致相同的话,他认为,这种投资环境均质化倾向,对于区域内的空间结构、投资格局和城市化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最先得益的是长三角南翼的嘉兴、杭州、绍兴和湖州等地。”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1小时往返沪杭”不仅缩短了上海与这些地方的旅行时间,更重要是推动人际往来和要素流动,活动频率将在原来基础上大大增强。
一直以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都在谋求与浦东国际机场在客运和货运的联合和互补。近年来,杭州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有很多是通过上海这个平台直接或间接引入的。很多专家认为,杭州正在进一步利用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要素市场,成为上海要素流的吸纳地。
“快速交通体系的发展,削减了出行的时间成本,会使得区域内的往来像一座城市里那样的频繁。”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姚锡棠说,长三角地区间城市的差异、要素价格的不同,本身促成了很多迁移,而现在这种迁移变得更为便捷。
而上海正可以磁悬浮的建设为契机,向南向东输出技术信息和资金项目,拉长其制造业的产业配套链,延伸上海中高端三产服务业的辐射面。反过来,杭州也将充分利用上海的金融流、信息流、商流、物流以及人才集聚的高地优势,打通杭州乃至浙江连接海外市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