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直备受关注的温州民资北京“相亲”终于如期而行,但温州民资这次声势浩大的投资考察,仅两天就匆匆谢幕。短短的两天时间能够做些什么呢?是这段南北“姻缘”的开始,还是早早地就画上了句号?
持股比例、资产清算、职工买断,褪去“相亲”的热潮之后,北京国企与温州商人之间的一系列实质性矛盾开始浮出水面。
能不能让温州人控股国企
温州兴乐集团总裁虞文品在生意上向来是一个小心谨慎而又精明的人,“小心行得万年船”的古训在他身上发挥到了极致:北上投资考察北京国企,技术、市场、投资、法律方面的智囊一个不少。
用虞的话来说,“我们是带着诚意来考察来投资来做生意的。”
正是基于此,2月26日虞文品和他的智囊团并没有随团飞回温州,他们选择了留下。与他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上光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何光善。
“在国企股份的持资比例上,我们和北京国企方面有很大的分歧。”虞文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按照温州商人素来的资本运作习惯,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最差的是控股,一般是收购。没有第三种选择。”
虞文品这样对记者解释温州民资这一不成文的潜规则:“我们投资一个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引进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先进生产技术,从而让这项投资有回报有收益。但要做到这一步,必须是全盘收购企业或者控股企业才可能实现,也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投资才会有意义,能够实现既定目标,为投资带来回报,为集团带来收益。”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北京国企这次的态度,给兴致勃勃北上“淘金”的温州民资多多少少泼了些凉水。虞文品告诉记者,北京国企总体上都是希望温州民资增资参股,“但不接受控股。”
对于被北京市国资委列入改制名单的北京国企而言,增资参股无疑是一种“先立己于不败之地”的零风险选择。但对于“投资就要赚钱”的温州民资而言,“不控股,就意味着没有说话权,也就不能控制企业的生产管理,不能控制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能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这样的投资也就“没有意义”,是“拿钱打水漂”,虞文品说。
资产迷局
被改制的北京国企真实资产几何?这是困扰虞文品们的另一大难题。
此前,北交所温州倾情“兜售”的180多个北京项目,资产超过300亿元;2月25日北交所在介绍中称,进入新一轮改制的北京国企,涉及资产高达1000多亿元以上。
尽管在当天的招股推荐项目中,90%为中小型企业,涵盖制造、服务、房地产开发等十多个行业,其中也不乏知名企业,但虞文品们还是保持了温商一种惯有的审视姿态。
“北京这些国企的真实资产究竟是多少?我们不知道。北交所给的这些企业资产数据或企业自己报的多少多少资产,我们都无从相信。"虞文品坦言,现在的企业资产,就是所谓权威评估机构出具的数据,相信这些数据也不现实,“谁都知道,这里的猫腻太多。这些改制企业在待价而沽中,都要标榜一个高价,好卖出一个好价钱。”
温商的精明正在于此。“我们对任何一个项目的投资,都不会去理会项目方给出的资产评估,顶多是‘仅供参考’。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人,对项目重新进行全面细致的资产清算、核对、登记、评估。”虞举例说,比如收购一个企业,那么厂房的每一台机器、办公室的每一把椅子,都要登记注册。
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做出估算,摸清企业的真实家底,另一方面,企业的哪些设备需要淘汰、哪些设备需要更换、哪些设备需要维修、需要添置哪些设备,经过这种统计后,心里才有底,才能够做出全局判断。”
单从这一层意义考虑,虞文品认为,要使这次温州民资北京“相亲”有一个具体的结果,也需要在数个月之后,“仅在达成意向之后对资产的清算就需要不短的时间。”
职工买断是硬核
如果说资产迷局耗费的是时间,持股比例需要的是谈判,那么职工买断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温州民资北京“相亲”能否顺利联姻的分水岭。
牵线这场南北“姻缘”的温促会掌门人周德文会长,此行的两大顾虑之一就是职工买断问题。“温州人对于职工的安置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但不知在北京能否行得通。”
“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差异肯定会有,但这些差异是完全在一个正常的、可调适的环境内,是政府创造的一个投资环境,是能够取得一致的。”
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一再淡化周的顾虑。因为熊焰清楚,身为温州财团团长一职的周德文,他的顾虑就是代表团成员的顾虑。
虞文品有与周德文一致的看法。“职工身份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国企职工身份不买断,就不好管理,也就没法引入我们自己的那一套管理方法。”
虞告诉记者,兴乐集团在别处曾经尝试过不买断职工身份,但随后的发展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一步走错了,最后几乎导致投资全局覆没。“事实证明参与国企改制或收购,必须买断职工身份,不买断身份,投资就没法进行。这也是我们温州民企的一贯做法。”
温州民企为什么把职工身份摆到如此高的层面?“买断职工身份之后,不听话或者不适合企业发展的职工,就可以随时解聘回家。另一方面,有利于引进人才和职位的调整,推行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提高作业的效率和效益。”虞文品说,“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企业不养闲人,企业追求的是效益和回报社会,但没有效益就没法回报社会。而不买断职工身份,就不能对职工形成有效制约。”
温州资本还在徘徊
温州民资入京,注定了难度。
有人更愿意把温州民资北京“相亲”国企,看作是一场商业领域“北伐”。但温商仍然把北京看作是他们“圆梦的地方”。
毫无疑问,北京新一轮国企改制为温州企业家打开了一扇进入北京市场的大门。对于6000亿元正陷发展瓶颈的温州民资而言,这扇大门后面既是无尽的诱惑,也是完成金融资本嬗变通往天堂的大道。
宏祥电器公司董事长邱国宁很直白:“北京之行,就是寻找一个投资的机会,我们的资本在不断膨胀,也在寻找这么一个空间。这次温州财团到北京投资考察,看中的都是一些与自己产业链相关的企业,或者是生产上下游产品的企业,或者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
兴乐集团总裁虞文品看重的更是北京这个“皇城根”环境。“这里可以充分实施集团的人才战略。温州总体上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人才、信息、高新产业技术都落后,而北京就有这些优势,在北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大批优秀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但在温州却很难。”虞文品说。
虞文品倾心北京的另一个原因,是“北京在政策上、信息上比温州来得快,温州不能够最早了解到政策或信息的走向,而政策或信息上的‘早知道’将给企业决策带来很大的益处”。对于商场如战场的企业而言,早一分钟或晚一分钟决策的影响都可能事关生死大局。
因此,兴乐集团此前曾经在东北的一个投资项目,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已经撤资而退,在北京布局,在兴乐集团高层已经达成共识。
不过考虑到联姻北京国企的难度,虞文品已经制定了另一套方案。“在看好的3个项目中,其中一个是民营项目。”2月27日一整天,虞文品一行都在重点考察位于北京郊区的这个民营项目。
到北京“相亲”,跟国企联姻,只是温州民资北上的第一步,但其中的难度,在最初的热情褪去之后,正在渐渐浮出水面。
北京“相亲”尚没有定论,温州人的河南之行已经排上日程。温州资本的“北伐”尚处在徘徊与考察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温州民资的“北伐”之路将注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