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体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从嵊州民间走来 百年越剧,乡野孕育的清香之花

www.zjol.com.cn  2006年03月21日 08:37:4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3月27日,中国越剧艺术将迎来她的百年庆典。百年越剧,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虽说还只算得上是年轻的剧种,但因为有着深厚泥土的滋润,这朵山间小花如今已成烂漫之势,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在嵊州萌芽

  越剧因发源于古越之地嵊州(嵊县)而得名。

  处于唐诗之路上的嵊州,由于中原文化的注入,民间学诗填词、善歌能唱者众多,人们借用佛曲、宣卷的曲调,即兴编词,见物唱物,见人唱人,见事唱事。到19世纪初,逐渐成为嵊州独特的地域文化。

  嵊州民间多才多艺的农民,就是越剧艺术的原始创造者。大约在1852年前后,嵊州甘霖镇(原嵊县剡北乡)马塘村农民金其炳唱出了一种新的曲调,非常清新优美流畅,很快就流传开来。由于这种曲调每句后都有“四工合上尺”作衬字,人们就叫它为“四工合调”,它成为越剧曲调的基础。1860年起,有些贫困的农民,开始唱着“四工合调”去沿门卖唱,以弥补生计。

  “沿门唱书”的出现,使嵊州的民间艺术跳出了自娱自乐的圈子,从封闭走向流通,创造了与外地民间艺术交流、学习、借鉴、吸纳的机遇,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06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嵊州唱书艺人李世泉、李茂正和高炳火、袁福生等相聚东王村,经过精心准备,把说唱改为演戏,首次在稻桶舞台上成功演出大戏《双金花》,轰动剡溪两岸。这是一次有准备、有本子、有角色、有把场师傅、有服装、有化妆、有伴奏、有伴唱的正式演出。

  此后,人们纷纷效仿,剡溪两岸涌现出了300多个戏班,时称“小歌班”,别称“的笃班”。张云标、支维永、王永春、卫梅朵、白玉梅、一枝梅等大批民间艺人相继出现,并形成大量剧目,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孟丽君》、《赖婚记》、《珍珠塔》、《箍桶记》等,更是成为越剧“压箱底”的经典之作。一个新的剧种就这样诞生了!

  在上海绽放

  越剧由男班开始,后又形成女班。20世纪30年代,绍兴女子文戏科班开始涌向上海十里洋场。1931年12月,“越新舞台”的王杏花等人在上海十六铺码头附近一家茶楼演出,从而揭开了越剧在上海发祥的新篇章。

  众多的越剧戏班进入上海,渐渐形成了一个观众群。越剧开始在戏曲种类中脱颖而出,为众人所热捧。而男班因为后继乏人,逐渐衰落并最终被女班所取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越剧名旦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以及“越剧皇后”姚水娟。标志着越剧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是专业编剧的出现。樊篱等一批越剧编剧从题材、唱词等各个方面对越剧进行了创新改造,编排出《花木兰从军》等大量新戏,越剧开始冲破古装戏的局限。

  到20世纪40年代,袁雪芬编排演出了《古庙冤魂》、《情天恨》、《祥林嫂》等多部经过改革的越剧,这些剧目不但跳出了才子佳人的窠臼,而且在化妆、灯光、布景、音响上都打破了传统,为“新越剧”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建造越剧演员自己的剧场,并培养接班人,1946年,越剧界10位著名演员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联合义演《山河恋》,“越剧十姐妹”名震中华。

  在上海,越剧传播手段也趋向现代。不少越剧演员走入电台演唱,并开始灌制唱片。1948年,第一部越剧电影《祥林嫂》拍摄完成并上映,越剧由此打开了全新的传播渠道。

  在新中国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1952年,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让越剧走向了全国。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这出戏荣获多个奖项,并被拍成了电影。越剧渐渐辐射到了华东各省,流传到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台湾,并走出了国门,开始传唱到世界各地。

  随着越剧团的遍地开花,越剧创作也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1958年,越剧《红楼梦》问世,一时风靡全国。1962年该剧拍成电影,受到了海内外的好评,成为众多同类戏曲作品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越剧艺术日臻成熟。越剧的音乐和唱腔在不断发展中得到确立,形成了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等多个演唱流派。在探索中,越剧尝试进行男女合演,舞台艺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越剧新生代迅速成长。1982年,浙江举行了戏曲“小百花”会演,成立集训班,编排新剧。1983年,浙江小百花携《五女拜寿》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地演出引起了轰动,越剧又一次吸引国人的目光。随后,各地不断涌现出优秀剧目和表演新人。“小百花”让越剧的种子撒向全国,剧团纷纷组建,剧作家不断出现,剧目创作一片繁荣,越剧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刘慧 陈扬渲  编辑: 周若耶

相关稿件
·越剧发源地嵊县东王村 演一出原汁原味的老戏 2006-03-21
·寻找百年越剧民间力量 描一幅杭州市民越剧地图 2006-03-20
·2006年国际旅游小姐浙江赛区30佳丽齐聚越剧之乡 2006-03-18
·一代越剧宗师白玉梅故居将在百年越剧纪念日开放 2006-03-13
·日本经典故事《春琴传》将亮相越剧舞台 2006-03-1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盘点 更多 
·【新闻鲜晨多】9月2日:温州一酒吧上演色情脱衣秀 露点照片疯传网络
·【新闻鲜晨多】9月1日:账上800多万仓库却空空 温州红十字会的钱去哪了?
·【新闻鲜晨多】8月31日:浙江清算药品“回扣门”事件 百余名医生被约谈
·【新闻鲜晨多】8月30日:三天温州存款狂减372亿 揭秘银行存款暗战内幕
·【新闻鲜晨多】8月29日:暗箱操作还是审核有误? 温州一10岁小孩获准买经适房
 精品专题 更多 
·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对话网友
·蔡奇对话网友
·姚克对话网友
 图说新闻 更多 
猪粪发电
猪粪发电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草莓苗上市
草莓苗上市
村邮站成“便民店”
村邮站成“便民店”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