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索“巨化”,可以搜到一个比“巨化集团公司”本身更为醒目的网站:“巨化集团公司工会”网站,一打开,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天地:“准确称量耐磨修补剂——一天节约5万元”、“锦纶厂工会开展节水节电竞赛侧记”……“上到公司科研院所,下至基层员工,我们都鼓励‘创新’,并在物质与精神上,都有十分细化的奖励制度。”巨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叶志翔笑着告诉记者,创新令企业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日本造”化工泵我们修好了
提起2000年那件“很长中国人志气”的事儿,巨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叶志翔至今还记忆犹新。“那年我们从日本引进了一台化工泵,可是装到我们厂里就出了毛病,怎么也开不起来。后来日本派了技术人员来修理,也没用。最后还是我们集团当时一名普通技术人员董永斌依靠自主创新,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是啊,刚出毛病时我们提出让巨化员工来试试,日方可强硬了,连机器都不同意我们碰,非要他们派来的人过来修理不可。”黄华章副总经理说,“后来我们是深更半夜,瞒着日方,偷偷把机器拆下来,测绘、研究、修理再安装回去。果然,一开机,故障排除了。”
第二天,当巨化集团的维修人员告诉日方,故障已经排除时,日方人员根本不信,一直到董永斌拿出了厚厚的分析图纸,日方人员才羞愧地低下了头。“一名日方技术主管人员又惭愧又佩服,当时就流下了眼泪。”黄华章回忆道。
这件事大长了巨化人的志气和科技创新的信心。如今,巨化集团已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取得了近100项科研成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了17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4项。而当时破解化工泵故障的技术人员董永斌,而今也已经成长为一名工程师。
依赖进口的“塑料王”搞出来了
对于企业来说,“原始创新”是有难度的。据了解,在氟化工产业方面,我国的技术水平跟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进步很快;10年前国外的技术领先我国50年,现在的差距已缩短到20年。
叶志翔介绍,巨化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建立了以氟化工为中心的科研开发机构。机构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边抓开发,一边抓引进,在开发的条件下引进,在引进的基础上开发,迅速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目前最顶尖的氟化工技术就是合成材料技术。比如,电脑液晶显示器要用到的含氟材料,汽车制造业要用到的氟橡胶。而在中国应用最广、需求最大的要属聚四氟乙烯,俗称塑料王。这种塑料的弹性与硬度和钢差不多,但是比钢轻多了,所以可以“以塑代钢”。它不但能应用到航空航天,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很好的涂料,耐气候性和耐脏性都非常好。
“聚四氟乙烯的生产技术国外一般都不肯转让,如果要进口的话,要9000多美元一吨。而这个课题,我们通过和俄罗斯专家的合作,花了三五年就攻克了。现在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光造价就比进口便宜了近1/3。”
新课题研发失败也没关系
“我们集团每年都会公布许多新课题,高校和其他科研单位都可以来申请,我们不要求每个项目都必须成功,只要努力了,哪怕失败,也没关系。”叶高翔表示。
众多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科研环境是分不开的。巨化集团提倡“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勇于开拓,争创效益”的科研工作精神,努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
黄华章副总经理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集团对科研部门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只付基本工资,其余靠个人创收的层面上;现在,集团每年科研经费总投入13731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1.23%。“我们要让科研人员感觉到自己是集团自主创新的主体,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他们才能为集团的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