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把宁波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这是宁波市市长毛光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据了解,“十五”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的重要历史时期。5年间,宁波的生产总值从1175.8亿元增加到2446.4亿元,年均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从22025元增加到38733元,年均增长9.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1.7亿元,是前五年的2.7倍;宁波港区货物吞吐量达到2.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20.8万标箱。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
按照《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今后五年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十一五”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00亿元,年均递增1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宁波市为此制订了五大重要举措。
一是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农业方面,在进一步加大支农政策力度,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提升的同时,把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工业方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形成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和知名企业。进一步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优质临港工业的发展,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产业规模、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居全国前列的重要产业基地。
服务业方面则优先发展国际贸易、港口物流、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中介、文化传媒等知识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增强港口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
二是统筹协调力度加大。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形成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是构筑发展新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贸易结构,全面建设国际贸易平台,着力打造华东地区大宗物资和战略资源的进口交易中心。引进对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和企业,加大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引资力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通过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参与中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以及与浙东经济合作区联动发展,以此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发展空间。
四是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强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
五是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人人参与创造成果、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环境;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城市两级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提高;全面推进“法治宁波”建设。
今年是全面启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宁波市在提出生产总值增长12%预期目标的同时,还提出要重点做好十件大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拓展港口城市功能,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内需,确保消费和投资平稳增长;推进内外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健全落实科学发展的体制保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品位;加快文化大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