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森对医学很“痴”。这一点,浙医一院肝胆外科尽人皆知。近20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1990年,郑树森在华西医科大学读完博士,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已届不惑之年的郑树森在香港强烈地感受到内地外科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参与了香港首例肝移植手术后,他决心用在香港学到的世界先进的器官移植技术,来攻克当时内地尚没人能解决的肝移植难题。
1993年,郑树森回到杭州。他回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市场买猪,着手开展肝移植的动物实验。
肝移植手术非常复杂,一台手术往往需要10多个小时。为了获得最准确的数据,白天郑树森在手术台上操刀,晚上干脆住进“猪圈”,夜以继日地观察猪手术后的情况。短短几个月,郑树森便在“猪圈”里为数十头猪施行了肝移植手术,不仅练就了非常熟练的血管吻合术和显微血管吻合术,而且对肝移植手术的每一个细节都成竹在胸。
1993年,一位晚期肝癌病人弥留之际,请求郑树森主刀为其换肝。对肝移植手术早已烂熟于心的郑树森手起刀落,病人起死回生。手术大获成功,标志着中国也有了世界一流的肝脏移植技术,改变了肝炎大国过去晚期肝癌和肝硬化病人只能坐等死亡的命运。
郑树森一时声名鹊起。然而,成功的喜悦没有让他陶醉,他把目光瞄向了更高的医学高峰:“我们不仅要开展肝移植,还要开展多器官联合移植;我们不仅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还要创造出更适合中国人的手术方法。”
在国外,肝移植患者要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免疫药,这虽然可以减少排异,但肿瘤复发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郑树森在大量临床积累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个体化处理,减少这类用药,有效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
郑树森在手术中发现,按照西方经典的手术方法,为病人做肝移植一般需采取静脉——静脉的体外循环方法,但这种手术方法非常耗时,不太适合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患肝硬化的比例高,手术中特别容易出血。如果完全按照国外的方法,做一次肝移植手术起码需要10来个小时。郑树森反复揣摩之后,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不用体外循环,而是通过上下腔静脉直接阻断的办法来开刀。此举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使肝移植手术从10个小时减少到3小时左右,并大大节省了费用。目前这一方法已被国际专家采用。
2001年,由于他在器官移植领域的显著成就,郑树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前,浙医一院一年要做130来例肝移植手术。凡有手术,郑树森都要站在手术台前。有时,因肝脏来源和配型问题,临近深夜医院才安排手术,但郑树森每次都会迅速赶到手术室,手术结束,往往都已天亮。在办公室打个盹,他又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在他带领下,浙医一院肝脏移植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器官移植病人术后一年、三年、五年存活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心工作受到国际著名移植中心的高度评价。